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司马光劄子元祐元年二月 北宋 · 章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七、《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五之三二(第七册第六一七二页)、《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一
奉旨三省同进司马光《乞罢免役行差役劄子》,已于初六日同进画旨讫。
以此不属枢密院,又自去秋以来直至司马光止与三省商议枢密本不预闻,兼劄子止降付三省,御封亦止付三省未委三省初四日进呈因何乞与枢密院进呈
役事利害,所系至大,臣素不与议论何由考究
子中所言利害本末,臣初五日三省聚厅处曾言:「若同进呈,须且留此文字子细看详三五日」。
韩缜云:「司马光文字岂敢住滞来日便须进呈」。
不曾素与议论,又不曾细看文字其间利害,断未敢措词,其于进呈,止同共开展至于可否,但决之三省,臣实不知
当时三省进呈,虽已奉旨依奏,臣于帘前已曾具此因依陈述后来户部连到敕文,臣晓夕反覆看详,方见其间甚多疏略,谨具条陈下项。
一、今月初三日劄子内,称「旧日差役之时,上户虽差充役次,有所陪备,然年满之后,却得休息数年,营治家产,以备后役
今年出钱无有休息,或所出钱多往日充役陪备之费,其害一也」。
十七日劄子内却称「彼免役钱虽于下户困苦而上优便,行之已近二十年,人情习熟一旦变更不能不怀异同」。
看详司马光初三日劄子内,竭言「上户差役为便,以出免役钱为害」,至十九日劄子内却言「彼免役钱虽于下户困苦而上优便」。
旬日之间,两入劄子,而所言上户利害相反未审因何违戾乃尔
臣观司马光忠直至诚,岂至如反覆,必是讲求未得审实率尔而言,以此推之,措置变法之方,必恐未能尽善
一、称旧日差役之时,所差皆土著良民,各有宗族田产
使之作公人管勾诸事各自爱惜,少敢大段作过
使之主守官物,少敢侵盗
所以然者,事发逃亡有宗族田产以累其心故也。
召募四方浮浪人使之充役,无宗族田产之累。
公人则恣为奸伪曲法受赃主守官物侵欺盗用一旦事发则挈家亡去变姓名别州投名官司无从追捕官物亦无处理索」。
看详司马光前项所言,亦有所因,盖比来降出臣庶所上封章内,往往为此说,但是言者设疑一端未必事实
召募役人之法自有家业保识若是主持官物便是长名衙前,比旧惟不买坊场至于支酬重难月给工食钱亦自不当薄,岂有宗族田产浮浪之人得投充此役?
自当免役新法以来三经典郡每每询问募役次第但闻县下所召承帖多是浮浪,每遇追呼勾当,多行骚扰
朝廷欲知事实,但令逐路监司指定一州差役,时即自熙宁元年已前,免役法行后,即自元丰元年已后,各具三年内主官物衙前有若干人侵盗,各是何姓名,得何刑罪便可立见有无
至如州县曹司旧法差役之人,时亦召人户名应役直是无人可召,方行定差。
其所差人往往不曾行遣,惟是雇人代写文书
所差之人但占名著字,事有失措,身当决罚而已民间中下人户以为苦。
免役法行,或勒向来受雇行遣人充手分,支与雇钱。
设若此等曲法受赃,即与旧日何异
一、称提举常平仓司惟务多敛役钱广积宽剩以为功,求进用。
朝廷虽有指挥,令役钱宽剩不得二分,窃虑聚敛之臣依傍役钱,别作名目隐藏宽剩,使幽远之人不被圣泽」。
看详所言,亦未中事理
大抵常人之情,谋己私利者多,而向公爱民者少。
朝廷积钱多为赏劝,则必聚敛邀功
朝廷不许多收宽剩,又掊刻者必行黜罚,则提举官若非病狂岂肯力求黜罚
役钱若有宽剩未委作何名目可以隐藏以此验知,言已疏阔
一、称臣民封事,言民间疾苦降出者,约数十章无有不言免役之害,足知其为天下公患无疑」。
看详臣民封事降出者,言免役不便者固多,然其间免役之法为便者,亦自不少
司马光其所异己不为签出,盖非人人皆言免役为害事理分明
臣愚所见凡言便者多上等人户,言不便者多下等人户。
大抵封事所言利害,各是偏辞未可全凭以定虚实当否,惟须详究事实,方可兴利除害
况此免役之法,利害相杂,臣今所言,非谓不可更改
要之改法,须是曲尽人情,使纤悉备具,则推行之后,各有条理,更无骚扰
今来司马光变法之意虽善,而变法之术全疏,茍在速行,无所措置
免役之害虽去。
差役之害复生不免生民受敝,而国家德泽终不下流甚为可惜
及此尽心讲求利害之当,使法之后经久可行国家政事修完生民永永蒙利,岂不尽美
一、称莫若直降敕命应天免役悉罢。
其诸色役人并依熙宁元年以前旧法人数,委本县令亲自五等丁产簿定差,仍令刑部检按熙宁元年见行差役条贯雕印颁下诸州」。
看详一节尤为疏略全然不可施行且如熙宁元年役人数目甚多后来屡经裁减三分去一今来岂可依旧数定差?
又令刑部熙宁元年见行差役条贯雕印颁下诸州,且旧日每修编敕,比至雕印颁行之时,其间充改已将及半。
盖以事目岁月更改理须续降后敕令
今日天下政事熙宁元年以前改更不可胜数,事既与旧不同岂可检用熙宁元年见行条贯
窃详司马光之意,必谓止是差役一事,今既差依旧,则当时条贯便可施行
不知虽是差役一事,而官司上下关连事目极多,条贯相干涉,岂可单用差役一门
显见施行未得。
一、称向日差役之时,有因重难破家产者,朝廷为此始议作助役法
自后条贯优假衙前公使库设厨酒库茶酒司,并差将校勾当
上京纲运,召得替官员,或以殿侍军大将管押,其粗色畸零之物,差将校节级管押衙前苦无差遣」。
看详一节自行免役法后来凡所差将校勾当厨库等处,各有月给食钱
召募官员使臣,差弁使臣将校节级管押纲运官物并各有路费等钱,皆是支破役钱
今既差役,则无钱可支,何由更差将校管勾召募官员管押
一、称「若以衙前乡户力难以独任,即乞依旧官户僧寺道观单丁女户屋业,每月掠钱及十五贯,庄田中年所收斛㪷及百石以上者,并令随贫富等第助役钱不及此数者放免,其馀产业并约此为准」。
看详免役法行,官户寺观单丁女户各已有等第出纳役钱之法。
今若既出,助役钱自可依旧何须一切并行改变显见不易
又更令凡庄田中年所收百斛以上亦纳助役钱,即尤为刻剥
内地中年百石斛㪷粗细两色相兼不直二十千钱,若是不通水路州军,不过直十四五千而已
虽是河北缘边不过可直三十来千,陕西河东缘边州郡四五十千,免役法皆是不出役钱之人。
此等第,官户寺观送纳固已非宜,况单丁女户尤是孤弱,若令出纳岂不便为深害?
此尤不可施行
一、称「虑天下役人利害逐处各有不同,欲乞今来敕内更行指挥,下开封府及诸路转运司誊下诸州县,委逐县官看详
若依今来指挥,别无妨碍,可以施行即便施行
若有妨碍,致施行未得,即限敕书五日内,具利害擘画本州
类聚诸县所申,择其可取者,限敕书一月内具利害擘画申转运司
类聚诸州所申,择其可取者,限敕书一季内具利害擘画以闻」。
十七日劄子内称伏望朝廷执之坚如金石,虽有小小利害未备,候诸路转运司奏到,徐为改更,亦未为晚」。
看详今日更张政事所系生民利害免役差役之法最大,极须详审不可轻易
役法利害所基,先自县首理须以期限,令诸县详议利害曲尽逐处所宜,则法可久行民间受赐。
今来止限五日诸县何由擘画利害
详光之意,务欲速行,以便民知。
如此更张草草,反更为害
诸路州军见此指挥,必妄意朝廷惟在速了,不欲令人更有议论,故立此限逼促施行
望风希合,以速为能,岂更有擘画
上项两节乃是空文,且诸县既迫以五日之限,茍且施行犹恐不暇何由更具利害申陈
诸州凭何擘画
诸州既无擘画转运司欲具利害,将何以凭?
又况人怀观望谁肯措置
如此生民受敝,未有已时,虽有忧国爱民之志,而不讲变法之术,措置无方施行无绪
可惜朝廷良法美意,又将偏废此时有识之人无不喟叹
伏乞更加审议
臣所看详,且据司马光劄子牴牾事节而已至于见行役法今日自合更改修完
但缘差役免役各有利害,要在讲求措置之方,使之尽善
臣再详司马光言「下户出免役钱驱迫贫民剥肤椎髓弱者转死沟壑强者聚为盗贼」,及言「民间求钱纳官至于拆屋伐以卖薪,杀牛以卖肉」,其言太过
凡近人户诚是不愿纳。
自行以来十五馀年,未闻民间因纳免役钱有如此事。
访闻中间西事军兴科率科买军器物料牛皮筋角极为骚扰民间往往杀牛取皮筋角纳官,并田产牛具,伐桑柘毁屋以应副军期,即非役法所致大抵论事亦多过当
惟是称下户元不充役,今来一例纳钱,又钱非民间所铸,皆出于官。
上农家所多有者,不过庄田谷帛牛具桑柘而已,谷贱已自伤农,官中以免役及诸色钱督之,则谷愈贱。
二事最为论免役纳钱利害要切之言。
然初朝廷议行免役之时,本为差役,民受困敝,大则破家,小则毁身,所以议改新法
但为当时所遣使者不能先帝爱民之志,成就法意之良,惟欲因事以为己功,或务茍且,速就成务,多取役钱妄意百端,徼倖求进
法行之后差役之旧害虽已尽去,而免役之新害随而复生民间徒见输纳之劳,而不知朝廷爱民利物之意。
今日正是更张修完之时,理当详审
逐路逐州逐县之利害不同,并须随宜擘画
臣愚见,谓不若先具此意,申敕转运提举司官,诸州诸县各令尽心讲求豫具利害擘画次第,以俟朝廷遣使逐处措置
此命既已先行人人不用心
然后朝廷公正强明晓练政事官四员充使,逐官更选晓练政事两员随行管勾,且令分使京东京西两路,每路两员使者、四员随行管勾官,与转运提举官亲诣逐州县体问民间利害,是何等人户愿出役钱,是何等人户不愿役钱,是何等人户色役可差,是何等色役可雇,是何等人户不愿出钱可以使之出钱,是何重难优轻可增可减,缘人户贫富、役次多寡、与重难优轻窠名,州州县不同理须随宜措置
见得利害子细然后条具措置事节逐旋闻奏降敕施行
如此不过半年之间,可以了此两路
然后更遣此已经措置官员分往四路,逐员各更令兼一员未经措置晓达政事同行不过半年之间,又可措置四路然后依前分遣,遍往诸路,如此则远不过一年半之间,天下役法措置悉已周遍
法既曲尽,其宜生民永蒙惠泽上则先帝美志,下则兴无穷大利
今日草草变革一切,茍欲速行之弊,其为利相远万万。
伏望圣慈特赐宸虑,详加省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