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北宋 · 章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六
上帝监观四方,相定王国,乃眷大梁之野,原隰广博冈陵重复,宜受命而帝者,建都画圻,以为万世之业。
川流委靡,底阏未通,而人力之功所不能及。
是以藏覆潜蓄,不轻畀付
盖三五以来帝王所都,太昊神农之于陈,高阳之于濮,帝喾之于河南,禹之于阳翟阳城商人之于亳、于耿、于相,周公之于洛邑环绕棋布相距不能十数舍之远,而终莫得其处。
禹之塞荣泽、疏鸿沟以为莨荡之渠,达于淮泗,以泄大河涨溢之馀波,岂无其意哉!
未足以舒发山川之气。
嗜欲将至,真人勃兴上帝始命有隋造谋商功,凿板渚之,□堑高堤,下绵千馀里。
至于徐城之沙塾,控引大河,属之于淮,而形胜始见。
又命五代梁、晋、汉、周剪治梗荒,草创都邑然后艺祖宅帝,集受天命肇造区夏,平刬僭伪混并六合遂定都之,以成万世之业。
圣作神述,重光累洽,文柔武刚,迩和远怀
太平之功,自书契所称,以迄于周,未有如今日之盛也。
呜呼上帝之所付委,其兆顾不远哉!
河水既导,川流既通,而湍猛激射泥沙相浑,夏涨冬乾,风气犹郁。
元丰三年夏天子始诏筑堤河、洛两间,以捍黄水凿渠广武山之麓,以导伊洛
注之故渠,发源四方,委之东南清深纾徐。
不悍不惊,更无有涸竭而后山川形势都邑美利完矣。
初,艺祖既削方镇,聚其兵于京畿仰给县官,而帑藏仓库常馀九年之储。
承平既久,户口滋殖四方百货云聚山积,虽遇水旱之灾,都人未尝知有凶年者,恃此渠。
每岁孟冬辄建蓄闭塞至春,调近郡兵万馀疏治弥月,岁以为常。
清明水至舳舻相衔重载溯流,日不一舍柁师篙工一失支柱,则覆溺随之。
涉渠奸民,颇因之以肆椎剽,漫不见□,莫能禁呵
故公私之载臭败沉溺、与夫羁旅杀越之祸者,无日而无也。
间遇霖潦,则发卒聚士,昼夜呼警,以防溃决之忧。
人人习知
转漕之利,故莫敢置议
元年都水监丞范子渊建言:「请导伊洛入汴,易湍猛安流以免黄水之害。
即虞不足以运舟,则并堤为塘,以渗取河水,且度渠为十闸以节之。
两旁沟涧陂湖,皆可引以为益。
愿遣近臣按视利害」。
执政有以无可之理,议者翕然和之
十二月,诏遣安焘张茂则承传以往
明年正月茂则奏功不可成。
天子曰:「茂则言皆非是子渊请引洛水颇有理,而其所措画未善也」。
乃诏宋用臣曰:「汝乡尝言此,偶未暇及,汝可往视」。
因授以成算
用臣承命疾驰以往,数日而还具奏如指,诏即总其事,子渊护岸治堤而已
四月甲子始兴役,六月戊申渠成
其长五十有奇,又有堤闸以蓄馀波于三十六陂
涨水以归之河。
用工五十七万而减,物以条枚石束斤段计者,百有二万而赢,工取于兵,物取于官,濒渠之民坐以享贾售之利而不知畚锸之劳。
奏功擢用臣、子渊皆加等,馀官若吏卒赏赉有差
运舟之夫率减少半,而其速自倍,道途之人旦征夕息无复往时之患矣。
先是庆历皇祐之际,河齧巩、成皋间,漫山足后稍北流
至熙宁中益徙而北,故道伏而为堤岸,至是新筑
成自八月至明年春,不雨河低,乃仰而视故渠之底。
向也,是役不兴,别渠已涸矣。
然则先天而天弗违,后天奉天时,固圣人之事也。
可与乐成难与虑始,彼纷纷者皆是也
天地形列于前,犹且不能睹,况于默定久远之计、豫图未兆之几,乃欲冀彼之莫不我争也难矣,由熙宁已来可见也。
天子神圣独智远览,得于形器之上,而出于拘俗之外,照以重离光明,行以乾健不息则天下之事功法度,且无以几于成矣,岂特是渠而已哉!
翰林学士章惇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