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邓润甫不宜典诰司谏熙宁九年十月 北宋 · 蔡承禧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八
访闻邓润甫上章,乞参用旧人,又乞除二府,又乞用恬默持重之人。
外议喧传以为实有此论。
臣与润甫同为陛下耳目之臣,固不当论其非是,然事系国体,臣居言责不敢私顾形迹不以悉陈。
臣窃以自古人君必因所遇之时,以用所得之士。
当天无为之际,则所用者多宽闲博厚之人,而其弊尝至于媮堕而事日因循
方天下有事之时,所用者多精明强敏之士,而其弊尝至于峭刻仁恩疏削。
赵、魏之老而治滕、薛,则茍简之不胜
以滕、薛大夫而治赵、魏,则烦滋之害立见。
汉武内崇经术外攘夷狄,而不可晋室浮虚之臣;
晋武宽容臣下放弛纲纪,而不能汉庭材智之士。
故有国者相时择士明君必量职以授人。
伏睹陛下即政以来,嫉时已久,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
作兴人材绳督吏职无论于旧,不间于新。
取材小臣得以面陈,去害则大臣不可以幸贷。
有善不嫌于亟进,有恶不吝于速降。
理财治农之方,求之近古未有
养士训兵之法,蠹于百年一新
然其兴事之初,尚多徇俗之士,自不孚于正道,顾胥动以浮言
或初是而卒非,或本同末异
持循为适治,以拱默安常
陈事则是于古而忘于今,语治则丧其精而守其稗。
匪懈夙夜希旨以不毁誉躁求
群谤万端无穷圣虑一志不惑
争之积日而才定,勤以累年而粗成。
今若以傲上从康为可贤,以违道干誉为当进,非惟交戾政体,恐遂渐变于时风。
求旧之言,虽云有据,《书》曰「人惟求旧」,又曰「图任旧人」,乃盘庚一时之诫言,非先王政治本意
润甫不根于实,不考其由,不论其人之是非不言其器之适否,概以新旧为说,必分先后以庸。
是则尧之共、鲧久任,而不复元凯进登
汉之常用,而固宜之削逐。
唐太宗专用敬宗义府,而王圭马周毕世屏除
唐明皇必祗尊姜皎王琚,而宋璟姚崇终身冗废。
建言若此,其意谓何
臣又闻,惟人君然后专驭臣之权,为冢宰然后总诏王之义。
非所言者寘法,越俎代庖者有诛。
御史,肃臣工执法者也,天子曰辟而勿辟,天子曰宥而弗宥。
谏官正人主而补阙者也,故天子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
又曰:「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天子出,变习俗故也;
征伐自天子出命大臣故也。
润甫职在谏司,乞除政府,殆不知其所职,亦何足以备官
二府圣虑之所关,大臣近列之宜荐。
以臣度其所谓可以见其厥心,第祗拜其一员,亦足收为私惠
考其志向足见倾邪
臣又闻《周礼》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而不曰以能制禄者,能而不为用,则先王所不得而赋禄
文王之能官人诗人作《棫朴》以美之,曰:「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盖古之圣王髦士奉璋左右趣之为美也。
王能持盈守成诗人为《假乐》以嘉之,曰:「百辟卿士,媚于天子
不懈于位,民之攸塈」。
盖古之贤士又以媚于天子不懈于位之为懿也。
臣观文王盛时,而成王之治际,皆以左右趣之之为美,咸以媚于天子之为嘉。
使相与言于朝曰「我恬而进为嘉」,相与诫于家曰「我默而不语为美」,则孰与治天下之事,孰与成天下之功?
又闻古之善治天下者,必曰兴能,次曰举逸民修废官。
逸民者,朝廷之偶遗,而非自以异世离俗也,不闻曰兴恬。
古之盛世询事考言,又曰:「知言知人」,而不曰考其缄默
议论若此,疏鄙可知
贤者知命不疑者必知时而自竭。
知命则或显或隐,而非系于一曲
知时有用有舍,而岂蔽于一隅
王陵具体之戆,不若平之一奇
周勃没齿厚重不若张良一策
是则有才未必恬默持重恬默持重未必实有才能
若信其言,实害于政。
且今救弊理剧拯棼,尤须勤事之人,岂容玩世之士?
彼恬矣默矣,何补天下之士,而又逐逐爵禄予之乎?
臣观润甫秉笔,粗娴辞章持论本无体理
庸回当路,而初无一言
默逐已行,而惧有后忧。
谬为塞责之言,深怀济恶之计。
访闻其言曰:「吕惠卿之贬,已去不仁」。
又曰:「练亨甫之黜,尚为未善」。
此乃阳为诋斥而阴幸报复内荏奸谄而外刚方
所谓假直以售邪,托真而贾伪。
加以罢软畏懦束之高阁而有馀;
观望憸壬,投诸四裔而为晚。
润甫见任典诰司谏二职,若以公议不合冒居
臣辄轻言,望赐宸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