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渠阳蛮事劄子元祐五年八月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栾城集》卷四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七、康熙《靖州志》卷六、《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二八八、嘉庆《湖南通志》卷六二、同治《绥宁县志》卷三六、光绪《湖南通志》卷八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见朝廷近差唐义问处置渠阳寨人事,议者以为义问文吏无他才能,不习边事
去年受命渠阳军,为夷人所围,穷困危蹙计无所出
时知沅州胡田在围中,为设诡计诈欺诸夷,言义问当为奏复军额及乞为酋长改官
夷人信之,聚厅事前,监令发奏
义问假此仅得脱归,寻遣急递追还前奏
言既不验,诸夷具知其诈,后来每每作过
义问指挥沿边不得申报
朝廷复以边事专委义问深虑无益有损。
是时臣以未知义问为人,即见朝廷再加选用,疑亦可使。
访闻边奏沓至义问所遣东南七将王安入界阵亡其所陷没将校非一,臣方知众议果信不妄。
访闻见今作过杨晟台等手下兵丁虽止五六千人,然种族蟠踞溪洞,众极不少
桀黠,屡经背叛,惯得奸便
加以山溪重复道路险绝汉兵虽有精甲利械,势无所施。
措置得所,本无能为
经画乖方,实亦未易扑灭
义问前来举动已为夷虏所轻。
今复经败衄,实难倚仗
古今命将必因已试之效,内为兵民所信,外为蛮夷所畏
威名已著,故功效可期。
警急屡闻,死伤已甚,谓宜别加选任,以遏寇攘
臣窃见知潭州谢麟屡经蛮事,颇有勤绩溪洞之间,伏其智勇
众议皆谓欲制群蛮,未见有如者。
伏乞指挥密院检会前后履历功状,如众言不虚,乞赐委用庶几蛮寇可速平定
区区忧国,辄采公议,以补万一。
取进止
贴黄湖北渠阳湖南莳竹,本羁縻徽城州也。
访闻昔虽置为州县,然与沅州处事不同
沅州等处昔皆用兵诛锄首领,或徙置内地荡平巢穴
故所州县久远得安
渠阳莳竹虽名州县,而夷人住坐一皆如故
城池之外,即非吾土道路所由,并系夷界。
平时军食吏廪,空竭两路
今欲举而弃之,实中国之利也。
然其兵民屯聚商贾出入金钱盐币,贸易不绝夷人由此致富
一朝废罢,此利都失,此其所尽死争占不已者也。
自来废罢堡寨全护兵民捍禦追袭,其事非易。
况今夷人阻截道路,兵未得进,若不良将处置,实恐为患不浅
又其种族遍据诸洞,跨涉湖南、北、广西三路
凡有措置当使三路同之。
只如渠阳莳竹唇齿相依,若渠阳先废,群夷并力以攻,莳竹势难独存。
朝廷独使湖北处置,疑其事有未尽
今若别遣经制,宜令通管三路边事,所贵诸处利害不至抵牾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数据查询中……
数据查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