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金刚经 其一 1103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栾城后集》卷二一、《吴都法乘》卷一四、《文献通考·经籍考》卷五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予读《楞严》,知六根源出于一,外缘六尘,流而为六,随物沦逝不能自返。
如来怜悯众生,为设方便,使知出门即是归路,故于此经指涅槃门,初无隐蔽
众生洗心行法,使尘不相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昼夜中中流入,与如来法流水接,则自其肉身便可成佛
如来犹恐众生六根未知所从,乃使二十五弟子各说所證,而观世音以闻、思、修为圆通第一
其言曰:「初于闻中,入流无所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
了然不生,如是渐增。
所闻尽,尽闻不住
觉所觉空,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生灭既灭」。
寂灭见前,若能如是,圆拔一根,则诸根皆脱,于一弹指顷,遍历三空,即与诸佛无异矣。
又读金刚经》,说四果人,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乃废经而叹曰:「须陀洹所證,则观世音所谓『初于闻中,入流无所』者耶」?
入流非有法也,唯不入六尘安然常住,斯入流矣。
至于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
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
往则入尘,来则返本
斯陀含虽能来矣,而未能无往
阿那含非徒不往,而亦无来
阿罗汉,则往来意尽,无法可得。
然则所谓四果者,其实一法也,但历三空,有浅深之异耳。
予观二经之言,本若符契,而世或不喻,故明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