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宋武帝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栾城后集》卷一○、《历代名贤确论》卷六三、《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一六五
东汉之衰,曹公始践五伯之迹,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志本欲尽扫群雄而后取汉耳。
既灭二袁吕布刘表,欲遂取江东不克
既破马超韩遂,欲并举巴蜀不果
再屈于吴蜀而公亦老矣。
于是董昭九锡之议,幡然听之,而桓文之业,至此尽矣。
然方是时,公在河朔,而汉都许昌虽使主盟诸夏,而不废旧君,上可以周文王,下亦不失为桓、文
不能忍,而甘心王莽九锡之事,此荀文若所以为恨也。
司马仲达父子,其势盖与公异矣。
拥兵天子之侧,固已不顺;
既杀王淩,害诸葛诞非人臣矣;
又降刘禅,服曹氏之所不能服,非贪其土地而利其民人也,志亦在九锡耳。
虽欲复为桓、文尚可得乎?
宋武既诛桓氏,收遗晋而封植之,又克谯纵,执慕容超,逐卢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
然其志不在桓、文,而在九锡,亦已卑矣。
方帝之克长安也中原震恐
元魏虽姚氏之昏姻,而不敢救;
羌、氐虽关中唇齿,而不敢争。
此其智力有馀,足以有为之时也。
能因兵势,据秦陇形胜,引吴越饶富,以经略中夏,成曹公河朔之势,则王伯之功可冀,顾所以用之何如耳。
然其兵未入秦,而使傅亮南走建业,发九锡之议。
刘穆之死,南方无复可托,虽已入秦,而无留秦之意。
千里之地,付一孺子而去。
赫连勃勃乘之,兵将死者过半狼狈而反,仅乃得脱
以帝之明,非不知诸将之不足以保秦,而志有所在不暇他虑矣。
悲夫
目前之利而弃百世之功,有曹公削平之业,而俯从司马父子攘窃之陋,此君子之所追恨也。
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古之为国,必具此四者,而后能成大功
武帝用兵无敌于天下可以言智矣。
至其弃秦而归,以求九锡淫名尚可以为仁乎?
惟其仁智不具,故其功业于是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