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天竺月法师塔碑1102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栾城后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馀杭天竺有二大士一曰海月一曰辩才,皆事明智韶法师,以讲说作佛事,而心悟最上乘不为讲说所缚。
吴越禅众,闻其言者皆曰:「说教如是,是亦禅也」。
吴越之人归之,与佛菩萨无异
熙宁中,予兄子瞻通守馀杭,从二公游,敬之师友
海月之将寂也,使人子瞻入山,以事不时往
遗言:须其至乃阖棺
既寂四日,而子瞻至,发棺视之肤理如生,心顶温然惊叹出涕
后十有六年,子瞻馀杭,复从辩才游,及其灭也,子瞻淮南,其徒请为塔铭,子瞻以属予。
又十三年,予与子瞻皆自岭外得归,而子瞻终于毗陵
馀杭参寥师吊予颍川既而泣曰:「辩才既以子瞻故,得铭于公。
海月未有铭,公以子瞻,其亦勿辞」。
予亦泣许之。
公名惠辩字讷翁姓富氏,秀之华亭人也。
不好弄,其父奇之,以施普照寺
年十有九,受具足戒,从韶于天竺,受天台教,习西方观,复事三衢浮石矩法师,皆尽其学。
韶之将老也,命公代之讲者八年学者宗之。
及其老,遂领寺事。
翰林沈文通治杭,以威猛御物僧徒严惮之,见者惶骇失据,公独从容平日
文通异之,遂以涖僧职,卒至都僧正
讲授二十五年,往来千人得法者甚众。
西方观成与同社人造塔及閤。
容止端静,不畜长物,有盗夜入其室脱衣与之,导之出门,使从支径逃去。
熙宁六年十月有疾十七日旦起盥濯,与众别,焚香跏趺而逝,年六十,腊四十一。
公初入天竺,及涧,有老人冠带伛偻,逾梁迎之,入门而失。
始代师讲,梦章安尊者金篦击其口,曰:「汝勤于诲人,当得辩惠」。
尝苦脾痛,久而不愈。
天神金盘盛水,使师瞑目而洗其肠,浣已复内,觉而痛止。
公没之岁,吴越大旱,祷于天竺观音像不应
公以疾昼寝,梦老人白衣乌帽告曰:「明日日中必雨」。
问其人,曰:「山神也」。
如期而雨。
公学高妙,报在西方,其以感通者,不可胜言,而闻于人者如此
今住天竺贤师,实公之高第
以铭授之,俾刻之石。
铭曰:
佛本说一乘无二亦无三。
空洞一物应物不在
欲以教人,人或不能信。
以其不信故,故示以方便
方便皆是幻,惟惠为真实。
有方便惠解,无方便惠缚。
惠方便解,无惠方便缚。
惟惠惟方便更相为缚解。
脱解亦除,然后佛乘
智者智人,具惠与方便
示人西方观,其实则是幻。
由幻而得佛于以众生
会归一乘何者佛法
海月辩才师,智者孙曾
由教而得禅,皆僧中第一。
不识其面,知其心中事。
作铭书塔石,二公其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