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吕大防刘挚元祐四年七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二、《国朝诸臣奏议》卷四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三
臣伏陛下范纯仁独任一相
古者三公官不必备,盖充此位者未易得人
陛下重惜如此,古圣帝明王之意也。
然臣窃恐自此天下之事未免益劳圣虑太平之期未可望也。
何以言之?
臣观今日大臣未有可副陛下任使倚信不疑,如司马光吕公著者也。
吕大防未为执政以前人望不及纯仁自居大位纯仁顿失人望是以大防比之差少过失
然其为人粗疏果敢,好立崖岸,简于接物士大夫多不亲附
夫自六曹尚书侍郎两省侍从,皆朝廷所与共为治者也。
天子所赖者大臣大臣所赖者贤士大夫百官
司马光为相,欲知选事吏部,欲知财利户部凡事皆与众人讲求,便者存之,不便者去之,此天下所以受其惠也。
比年以来,未闻宰相一人问以本职事,亦未闻召一贤士大夫问以政事得失人民疾苦
监司知州自外来者,亦未闻召一人问以州郡利害
文书成于吏手,官曹不敢争执物情不接上下相蒙但闻专任吏人而已
若有差失为害必甚。
臣望陛下特出圣断,以儆饬辅臣,无使大防专制朝权,无使臣下得乘间窥测圣意
陛下深居帷幄皇帝未亲庶政,尤不可使宰相权重,宜防其渐。
刘挚本以鲠直敢言陛下所自拔擢
自居中书,人多言其有窥伺相位之心。
与同论议,多泄其语,与言事官相表里
范纯仁好用亲戚不与之争,泄其语于言事官,使攻之。
吕公著尝与臣言:进德修业何患不为宰相何须如此
之此心,同列亦多觉之。
宰相者,不得已而为之,当以为忧;
以此得之,必无善政矣。
然则朝廷何所赖,天下何所望哉!
识别人物,更不及纯仁
纯仁上则大防所制,下则数为所中,懦而不立以至于罢。
陛下极天下之选,取于千万人之中,得此数人,而犹如此,臣以此知人才之难也。
神宗陈升之才智,既用为相,问于司马光言:「升之智诚圣旨,但恐不能大节不可夺尔」。
汉高祖论相,以陈平知有馀,然难独任
真宗王钦若丁谓,亦以马知节参之。
凡才智之人,必得忠直人从傍制之,此明主用人之法也。
陛下专任大防,而刘挚有欲相之心,必与大防协同,此非相参之人也。
近用左右丞二人,又皆人望素轻,风节不立
陛下临御以来所用执政韩缜作相不合公论,馀皆天下之望,其间虽非全德,亦皆有可称。
所用二人,殊不类前后差除
以臣料之,自此庙堂议论必无异同朝廷政事一决大防无有敢违之者
如此,则公道何由得立,臣权安得不盛?
恐非国家至计,此臣之所深忧也。
陛下稍自揽权纲,无使威福之柄渐移于下。
臣非敢离间君臣陛下谏官耳目若有所闻见,不以陛下,则上负任使
朝廷政事自此日胜一日岂特大防贤相之名,乃宗社生灵之幸。
万一如臣所虑,岂可不使陛下预知之哉?
不胜忧国惓惓之心。
贴黄蔡确罪恶初达朝廷大臣不以为意
谏官论奏陛下已怒,然后大防奉而行之,纯仁与王存则固执前见议论立异,此所以不同耳。
大臣乘人喜怒起立势威,则人皆畏之。
人主唯见其顺己,而不自觉权移于下,古之强臣皆成于此
陛下深谨喜怒,无使臣下得乘其便而作威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