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朝请郎致仕张公墓志铭元祐二年十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范太史集》卷三九
公讳保孙,字子远其先深州束鹿人
曾祖光伟,赠太子中允,祖文质,赠尚书左仆射
父存,以礼部尚书致仕,赠特进谥恭安
曾祖妣李氏、孟氏。
祖妣王氏,赠太原郡太君
妣刘氏,赠安康郡太君
仆射徙居冀州,今为冀州信都人
恭安公真宗仁宗历践台省,任龙图阁直学士吏部侍郎
英宗神宗朝,累迁尚书
硕望重德为时名臣
公,恭安公第二子也。
父任将作监主簿、监冀州酒税签书安武军节度判官
父老,不欲为他州官,朝廷优待恭安公故公三为冀部从事
熙宁中大河枣强西泛,寖逼郡城,将筑堤东郊,占公家田,吏议移之民田,公不可,曰:「与其损民,不若自损」。
卒置堤于其地。
通判恩州
先是御河在郡中,元丰四年大河北决,自大名徐曲口注御河朝廷议欲遂令黄、御河合流,以通边漕
都水监都运司调夫御史,度用工二十五万。
上言大河水悍,非御河所能容,其势必涨,为一州患。
方今农作,重被灾害调发至广,仍为甘陵忧,甚无谓也。
不若塞徐曲决口用工少而无后患。
朝廷从之。
契丹使过郡,守丞饯之南门
使曰:「两朝通好日久往来一家可谓太平」。
不能对。
公曰:「太平无象何但尔邪」?
使者服曰:「诚名言也」。
七年告老得谢。
官累朝请郎,勋柱国,服紫衣金鱼
八年十一月乙巳卒,年七十一。
为人醇谨孝弟,出于天性
恭安公,不冠带不敢见,过庭必趋。
恭安公夜分不寐不敢退。
出入第,门外上下舆马
自言平生未尝对父坐。
恭安公官于四方,公未尝一日左右
将归老,公始仕为乡里官,年四十馀矣。
恭安公尊显奉养如意
既老閒居,夜必蜡炬,他费称是
月朔月半宴郡僚,必陈乐,四方珍羞异味无不备者。
公损己以率家人,积用而致隆于亲,如是几二十年不衰
信都宗族百人,开南北二第,恭安公北第,馀皆南第
廪饩丝枲汤沐之用,亲疏如一
而公自奉俭薄,敝衣冠,菲饮食,盖侃如也。
兄台孙蚤卒,视其子与孙踰己生。
姊适李氏,夫亡,其家不贫,公养姊于家,为其甥男女嫁娶
恭安公薨,终丧不居堂奥厅事
郡人以公笃行,皆敬仰则效之。
内外宗族事公如事恭安公焉。
太师司马文正公夫人,公之女弟也,常道公以训其子弟曰:「如彼可以为孝矣」。
公好读书,老而不倦
宾客恭敬甚,恶言人之过。
其在甘陵部刺史尝问公以属吏能否,对曰:「公自察之」。
终无所毁。
为政唯恐人知之,不好立名,然人皆称其长者
杨氏,卒赠蓬莱县
继室以其妹,封寿安县君
子男一人世京太子中舍先公卒。
六人:长适磁州录事参军郭郁;
次初适守将作监主簿皇甫僖,再适卫尉寺丞马鼎;
次适西头供奉官李宗彦;
次适奉议郎校书郎司马康
不育
次适郊社斋郎司马棫
孙男三人:克和,郊社斋郎
克勤永静军司理参军
克谐,未仕。
曾孙一人曾孙五人
克勤元祐二年十月葬公于邢州龙冈白圭夷仪里,祔仆射公之茔。
司马校书状公行事,抵史官曰:「吾舅行如此,其可以不铭」?
谨诺而铭曰:
张氏在冀,莫如恭安。
显于四朝寿考多盘。
惟其有人干父承考。
孝弟慈祥以至耆老
乡人尊之,率化以躬。
循循唯谨万石之风。
岂无多文,亦有善辩
君子之行,唯日可见
夷仪之里白圭之原。
永閟斯铭,庆在后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