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东林善法堂元祐六年四月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一、《嘉泰普灯录》卷三○
元祐二年七月八日庐山东林禅寺善法堂成。
为间七,其高为丈者五,深而为尺者九十,其广十有一丈
六年三月无尽居士河北来,东林徒众七百人,以弼恩度而为上首,皆于现在老人照觉禅师亲近供养,深得法要,决择邪正消陨知解一心精进,扶竖宗教
于是以弼等和南稽首白居士言:「我此善法堂,盖尝走四方,求士大夫纪录营建昭示来世,终无一人承当者。
何以故?
此堂雄丽难形摹故;
我师说法,难凑泊故。
居士适至,是我山中天药叉人非人三岁守护,以待居士也,居士其舍诸」?
居士曰:汝等说法过去诸佛异,非我名言意识之所测度,吾无得而记焉。
何以故?
毗庐遮那佛说十住品》于须弥顶上帝释于其殿内安置普光明藏师子之座;
说《十行品》于夜摩天时分天王于其殿上化作莲华师子之座;
说《十回向品》于兜率陀天,知足天王于其殿上摩尼藏师子之座。
天住于佛住,而未离乎住,故说法地中之天,而忉利是矣,其座则安置之而至于化者也。
行行皆真,而超然绝俗,故说法空中之天,而夜摩是矣,其座则化之而未至于敷者也。
化则依空矣,而非所以入有也;
真则自利矣,而非所利他也。
心也回真而入俗,运智而行悲,使上而超之,可以出乎欲顶;
下而即之,可以同乎万物
说法天中之天,而兜率是矣。
其座而布之,则安置能化,盖有不足言者矣。
古佛说法也,观根之时,依土立义可以科,可以释。
今子之师建潭潭之堂,巍巍之座,法鼓在左,杖拂在右。
忉利言之乎,则无住为住;
以夜摩言之乎,则无行为行
兜率言之乎,则本自无向,今亦无回。
虽然尝试为汝议乎其涯。
妙湛灵明旷虚粹精,莫之与将,莫之与迎。
未始有梦,而未始有觉也;
未始有淳,而未始有漓也;
未始有坏,而未始有成也;
未始有污,而未始有净也。
胶胶以生,林林以形,生死苦乐之变,循环去来
诸佛为之种种譬喻方便,为之说三乘,为之说五教
河沙句偈不足以胜其情而夺其识。
究竟也,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无相实相正法眼藏拨去文字教外别传嘱付饮光宛转传授以至今日
法堂未违,法座未登,掣电呈机,犹成第二学人上来,颇复何用
然则建斯堂也,登斯座也,法竟可说乎?
法竟不可说乎?
且夫居其堂正则知其位正,知其位正则知其眼正,知其眼正则知其根正,知其根正则知其识正,知其识正则知其尘正,知其尘正则知其耳正,知其耳正则知其鼻正,知其鼻正则知其舌正,知其舌正则知其身正,知其身正则知其意正,如是乃至十方虚空、八万四千陀罗尼门莫不皆正。
古之所谓此处最吉祥者,其意在此,其亦是乎?
而自少室之后曹溪以来,散之四方分为五派异训,人殊习,祖师之道微矣。
请略言之。
月里麒麟溪边石笋寒松日里看山雨声鸠声,迷逢达磨,拨尘见佛,渔父栖巢,吐舌退身,抬眸一瞬,举拳竖指,击拂敲床,叉手当胸展开双掌,或谓之曰道眼或谓之曰根尘或谓之曰向上或谓之曰末后
斯皆顺风扬灰于驰突之场,浚渠流恶于眢废之井。
禅师于是也大奋迅定,驾无碍慧,主宾问答,纵夺取与庶几乎惑者有解而执者有破,垢者有涤而病者有瘳。
然则有其事者则必有其理,有其实者则必有其名。
庄严妙善,而不可不建者,堂也;
方便诱诲,而不可不说者,法也;
垂信示后,而不可不为者,记也。
东林众以记累吾,亦不善乎?
东林律寺改为十方,其本末具于余《语录序》,兹得以略云。
时岁四月二十四日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