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吴子经 北宋 · 王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
某启:冬寒伏惟子经动止万福
使至,蒙赐书并示以《先志》。
发缄伏读,悸不自定,若舒锦绣于丽目之下,光彩浮动眸子为之眩晃,徐而视之,则经横纬纵,各有条理
呜呼
何其文之盛也。
某愚且懒,自视缺然,若天下之最不肖者。
而于性命之理,自少有所得,而未尝辄与世俗人道
此非敢为高而秘藏不与众共也,诚以为彼之所见不过尺寸之间耳,吾方称其无边际之说,以震骇其听,则不不能使之信受,而笑讥怒骂将缘此而至。
故特阴观默数深究天地万物之情,而以心语口,每有所悟则未尝抚髀浩叹,悼世之人不与于此,而思得高明独见之士与之称说也。
尝与许文举言及此意,云「此独子经当能知子耳」。
某时大服知人,而恨不能一走见,则常歉然,若久痒而待搔爬者。
方其如此,而忽辱《先志》之贶,则其慰悦如何也!
虽然子经之所称圣人是也,而所言佛者,似乎未至也。
子经之序则以谓受教先正,而愚特疑其不能当时受教之旨。
始时欲讲其大概,而核其得失,以进于左右
既已为书近数千言已而中辄自止。
以为子经既已得之圣人不当终失之于佛老者圣人之异名耳
且人之于此世,若白驹过隙耳,而不如意之事常至百千万数,若不解脱,则何时而已乎?
子经之志,盖不可常得于造化者。
不及是时所谓大事因缘,而待何时邪?
某之所怀,非子经无可言者何时侍坐乎?
文举所持不甚分明过蒙称道,良以增愧。
庄子内篇亦尝作得注,颇有可采者。
止有一本,适为相知借在临江,俟取得,传一本上次
岁暮旅寄归心如飞,而势未可去,郁郁可知矣。
叔父在彼,常相见否?
大人有人至此,甚安,尚在金陵,恐欲知耳。
馀惟为道自爱
诸意慺慺,非书所能具。
文举在庠舍,君子人,可敬爱,若相见,幸再三道微恳。
诸舅不及一一奉书
不宣
再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