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范德孺侍郎 其八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八、《西台集》卷一一
某禀赋在强弱之间,而中年以前昧于生理,又多疾病。故公顷岁尹洛之时,某年才五十。于夏间侍坐,辄须以屏风闱之,虚弱之證也。自度不能久长,遂渐学调养,治医药,行气导引,以度岁月。因知世间系累之事,损多益少,渐而疏之,以便生理。故自淮南罢归之后,杜门无营,专以调养医药,行气导引为事业。虽不能如此期,亦薄似有效。故在河桥、汝海之时,人皆以为貌与年不相称,饮食筋力亦未苦衰减,而夏月与人聚会于空堂大室之中,亦不须用屏风遮闱。前岁来赴留台,人亦谓其如此。而洛城当东西孔道,留台虽职閒无公事,而朝谒礼节之劳,数倍于昔年。人事应接与非泛送迎,皆非昔年之比。饮食之外,如医药调养,行气导引,皆有所不暇。重以门户多难,一岁之中内外之丧四五人,即今目昏耳重听,心识健忘,语言时有错谬,左臂无力。冬月涕下,不自觉知,大非在汝、孟之时比。虽云年逾七十,而亦洛城扰扰,全废调养所致也。已令儿子于颍阳所在旧屋之外,增盖二十馀间小屋,约三四月之间,复丐宫祠以归,庶得专一调养。虽不敢望如旧,庶得更延残喘三四年,了老年未了之事。但公复居禁从,图任在即,以某游门下岁月之久,过虑有人问某姓名及筋力于公者,愿公对以目昏耳重听,心识健忘,语言错谬,左臂无力,涕下不自觉知,则于某归颍阳之计便矣,于暮年调养之方宜矣。近作《刘晦叔墓志》,辄假杨瑰大夫名字者,盖实不愿姓名复在人眼底也,今则又甚矣。并望台慈赐察,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数据查询中……
数据查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