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天下常胜道论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西台集》卷六
人生而有是非不知是非之正,则心欲是而常蒙其非;
人生而有利害不知利害之正,则心欲利而常蒙其害。
事与情反,迹与愿违,终身之而不悟者,天下是也
舜,大圣人也,舍己从人乐取诸人以为善。
禹,大圣人也,卑宫室,恶衣服闻善言则拜。
下至成汤文、武周公仲尼之圣,所以天下、名后世者,亦得其正而已尔。
列禦寇曰:「天下常胜之道,有常不胜之道。
常胜之道曰弱,常不胜之道曰强」。
夫强所以也而反不胜,弱所以不胜也而反则天下能胜人者寡矣。
试尝论之,君臣相际父子相亲夫妇相成朋友相信,凡所以交于事而委曲纤悉者,皆有理在焉。
而昧者以气使之,气发于外故似强,理潜于密故似弱。
颜色,盛容貌厉言语而疾瞻顾,曰天下莫吾若者,是气也;
无主利害无主是非,故似强而反弱。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而歉然以下人者,是理也;
利害由此而决,是非由此而正,故似弱而反强。
强者常胜弱者不胜故《书》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不矜不伐者,弱也;
天下莫与汝争者,强也。
庄周亦曰「同乎己则为是,异乎己则为非」者,其意欲出乎人也。
夫以出乎人为心者,何尝出乎人哉?
强弱之辨可见矣。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会振而矜之,叛者九国则气为害不特小人,盖君子亦有之。
理则名强而实弱,理胜气则名弱而实强。
以气掩理则不胜,以理掩气则纯,其道然也。
或曰:「孟子养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而子以气为弱而不胜,可乎」?
曰:所谓浩然之气者,配道与义,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而矜颜色,盛容貌,厉言语,疾瞻顾而谓天下莫我若者,私气也,离道与义,而惟以人为心,亦安得不弱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