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无量弥陀像记元祐九年四月八日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四、补续芝园集、《乐邦文类》卷三
弥陀教观载于大藏不为不多,然佛化东流,数百年间,世人殆无知者
晋慧远法师庐山东林神机独拔,为天下倡,銮池栽莲,构堂立誓,专崇净业号为白莲社
当时名僧巨儒不期而自至,慧持道生释门俊彦刘遗民雷次宗文士豪杰,皆伏膺请教,而预其社焉。
是故后世净社者,必以东林始。
厥后善导怀感大阐于长安智觉慈云盛振于浙右
末流狂妄正道梗塞,或束缚名相,或沉冥豁达故有念佛粗行,忽净业小道,执隅自蔽,瞢无所闻,虽闻而不信,虽信而不修,虽修而不勤于是净土教门几乎熄矣。
呜呼
明教观孰如智者乎,临终举《观经》、赞净土长逝矣;
法界孰如杜顺乎,劝四众念《弥陀》,感胜相西迈矣;
参禅见性孰如高玉、智觉乎,皆结社念佛,而俱登上品矣;
业儒有才孰如刘雷、柳子厚白乐天乎,然皆秉笔书诚,而愿生彼土矣。
以是观之,自非刚明卓拔之识,达死生变化之数者,其孰能信于此哉!
世宗师公无党者,率用此法诲诱其徒。
由是在处立殿造像结社建会,无豪贱、无少长莫不归诚净土
观想,若名,若礼诵,若斋戒,至有见光花、观相好生身流于舍利,垂终感于善相者不可胜数
净业之盛,往古无以加焉。
生当此时得不知幸乎!
临安县实杭之巨邑,九仙山乃邑之佳境无量院又境之精舍
先是道者于院之东南隅观音堂,复于堂后弥陀殿。
其徒用渊乃募士一千人率财计三百缗,雕造八尺弥陀像。
元祐八年上元日,集众瞻礼,渊乃述识说偈,发大弘誓,寘像腹中。
是日五百罗汉设会饭僧以落之。
明年四月八日庄严圆备仪相妙好辉彩焕发
由是一方之人得以归向百世下得流通,其有礼足瞻颜,称名送想,莫不业根苦海,投莲种于宝池
若夫画地聚沙,皆成佛道低头举手同归一乘而况竭力经营存诚系念,克论其利,尚可量耶!
渊闻属意此道,累以记文为请,遂援毫直书,以塞其命。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