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仓颉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八、《淮海集》卷三五、法帖通解、淮海题跋、《六艺之一录》卷一三五、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二、乾隆《平阳府志》卷三六
《易》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而说者或以为书契始于伏羲,或以为始于仓颉
伏羲八卦,则书契已兆。
仓颉,观鸟迹书契遂详。
始于伏义,而成于仓颉尔。
古者八岁小学,故《周官保氏国子,教之六书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
谓之小学家。
自至秦焚烧典籍,始用篆隶,而古文灭矣。
汉武时,鲁共王孔子旧宅,于壁中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以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
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往往山川鼎彝,其铭则前代古文,皆自相似
王莽司空甄丰改定古文有谓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书,凡六体
所谓古文者,孔氏壁中书也。
魏初传古文者,有邯郸淳卫觊尝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
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
太康元年汲县盗发魏襄王冢,得简书十馀万言
魏氏所出,犹有髣髴
古书亦数种,其一卷论楚事者,最为工妙。
文惠太子雍州时,盗发楚王冢,亦得竹简
青丝纶简,广数分,长二尺,皮节如新
有得十馀简者,王僧虔云是科斗书,记《周官》所阙文
以此论之,凡称古文者,皆仓颉遗法也。
古文虽非科斗书,而世常谓之科斗者,以其类科斗尔。
此帖题曰仓颉书,而了不科斗相类,乃近大小二篆,盖可疑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