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朴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三、《淮海集》卷二二、《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三三、《历代名贤确论》卷九一
臣闻适用而不穷者,天下之真材也。
材而不适用,用而有所穷,虽有高世之名,难能之行,实庸人耳,何有补于世耶?
臣读《五代史》,见王朴周世宗决平边之策,然后知者,天下之真材也。
夫用兵之要,在乎识序之先后;
而识先后之要,在于知敌之难易。
天下之敌非大而坚,则小而脆也,其难易孰不知之?
所以不知者,敌大而脆则疑于难,敌小而坚则疑于易也。
昔汉兵围宛丘光武别将昆阳王邑欲攻之,严尤以谓昆阳城小而坚,宜进击宛,败,昆阳自服。
不听,尽锐攻之,兵以大败。
之所以不听者,疑于难而已。
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其言曰:「攻取之道,从易者始。
当今吴易图,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闽、蜀可飞书而召之。
如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平之必矣。
惟并必死之寇,可为后图。
盖李氏虽据江南之地二十一州,为桂、广、闽、蜀之脊,然南带江,东距海,可挠者二千馀里,其人易动摇,轻扰乱,不能持久,号为大国,实脆敌也。
刘氏虽据河东十州之面,与中国为境,然左有常山之险,右有大河之固,北有契丹之援,其人剽悍彊忍,精急高气,乐斗而轻死,号为小国,实坚敌也」。
是时中国欲取之也,譬如壮士操利兵于深山之中,左触虎而右遇熊,不可并刺,则亦先虎而后熊矣。
何则?
虎躁悍易乘,熊便捷难制。
举虎困,则熊必畏威而逃;
困于熊,虎将乘弊而至,形势然也。
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
及皇朝受命,四方僭伪次第削平,皆如其策。
非所谓天下之真材,而孰能与于此?
虽出于五代扰攘倾侧之中,然其器识学术,虽治世士大夫,与之比者寡。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内修法度,而至于阴阳律历之学无所不通,所定《钦天历》,当世莫能异,而其所作乐,至今用之而不可改。
其五策之意,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与天意同契,天人意同,则无不成之功。
以此推之,之所知者,盖未可量也,使遭休明之时,遇不世出之主,则其所就者,将不止于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