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治论(下)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九、《云溪居士集》卷一四
贞观中民康物阜盗贼衰熄,人知自爱,而不犯法至于户阖不闭,行者不赍粮,天下断死二十九人几至刑措,盛矣!
当是时也,魏公建言,乃有不克终之渐十。
非惟在唐为然也,两汉盛时亦有之。
孝文帝时海内繁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世称其仁,贾生上书,有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九。
永平之治,号居前代十二后世言事者多称之,钟离意宋均亦有察慧之讥。
孝文明帝唐文皇,皆中智之君,非有上圣之才,甚盛之德,志虑卑浅,未能尽美嗜好偏倚不必无过天下之势,初成苟安德业久大宏谟伟烈拟迹治古,容有所憾。
通达政体,明于世务,略小效而图大功者,所宜激切纠绳之也。
三代之盛,帝王纯德,异于是矣,然而良臣哲辅未尝无指擿之事、正救言者何哉
周武圣德而受天命,成大勋济王业,太保有《旅獒》之戒。
武丁衰替之绪,朝诸侯而有天下祖己作「丰昵」之训。
成汤因次国之地,一征而得九有仲虺陈「自满」之诰。
大禹建平成之功,天人并与,而当历数伯益至諴之感。
有虞氏侧陋之地,以盛德而践帝位功业善美,至于百兽率舞凤凰来仪,而皋陶咏丛脞」之歌。
盖治者,物得其平,事得其理,小大终始曲折纤悉无所不治之谓也。
一民不善一事不序一物失所一日乖戾,皆不可以为治。
一事不序,故武王之受獒在所戒,武丁丰昵在所训,大禹至諴在所赞;
一日之乖理,故成汤自满在所歌。
训之戒之于一过,而百度无复过矣;
诰之歌之于未然,而终世无复然矣。
三王四代,纯治之功,无有遗恨
使二三大臣及此,而武王高宗大禹遂其过事成汤帝舜一日有缺,其成功盛德,虽未即亏蔽然不得为纯治之时矣。
由是观之,贾生、魏公、宋均钟离意之徒,可得无言于汉唐之世乎?
是故人主贵知治之说。
知治之说,则其志高,其术远,其事慎,其心诚。
志高则无卑趣,术远则无近效,事慎则无过举,心诚则无怠荒
不知治之说者异此,可不念哉
孝文世宗宣帝明皇汉唐贤君近世甚好治之主也。
然而孝文自卑,无高志也;
宣帝杂霸无远术也;
世宗侈大,无慎事也;
明皇乱终,无诚心也。
此四者皆有过人聪明不世大略,小者蔽于苟简甚者几于丧乱,何也?
则亦不知治之说也。
使四君者知治之说,帝王功成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