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吕居仁书 其一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二、《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承示《问学》一篇,博究先儒异同之论,益知好学之力也。然其间与鄙意不合者,敢不以告。扬子湍水之说,荀子杞柳之说也,其论极善。孟子七篇之书,其要道性善而已。湍水之说,孟子固尝辨之,不可与性善混为一说明矣。而论者欲一之,皆未究其所以也。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言相近,则不可谓一,孟子论白羽之白与白雪之白是也。惟相近,故以习而相远。若叔鱼之生,其母视之,知其必以贿死,若此类,是生而恶也。文王在母也,母不忧;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若此类,是生而善也。韩子不究其所以然,遂列为三品,则失之矣。是数说,要之皆原于性善,然后为得。横渠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又曰:「德不胜气,性命于气。德胜其气,性命于德」。斯言尽之,更当深考之也。《中庸》曰:「反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大学》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盖致知乃能明善,不致其知而能明善,未之有也。此不须分为二说。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学与思如此,既曰「学以成行」,又曰「学也者,受之性而发于文字言语者也」,斯言似不相应。世儒之病,正在以言语文字为学,不可不知也。浅陋妄意如此,高明试一思之如何?两日大暑,去人候书,挥汗作此,辞不逮意,幸亮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