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诚明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五、《柯山集拾遗》卷一○、《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帝王之德莫大于务学,学莫大于根诚明之性而蹈于中庸之德也。生而不动之谓诚,知而不为之谓明,正而不邪之谓忠。是故诚者立善之本也,明者致道之用也,中庸者常德之守也。三者立,天下之能事毕矣。圣人者,得乎神者也。因诚而后明,必资乎学。全尽以居之,神固以行之,酬酢万物而无失乎曲当,此之谓诚则明矣。贤人者,思诚也。因明而后诚,在也择乎善。所谓善者,可欲之谓也,性也正而公者也。所谓恶者,有所不为之谓也,情伪也,邪而私者也。存其所谓正而公者,而去其所谓邪而私者,此之谓择善矣。精一以守之,中正以养之,持循戒惧于不睹不闻之际,此之谓慎独。而固执之矣,久而不息则形,形而不息则明,明而不息则动,动而不息则化,化而不息则神,高明博厚而配乎天地,此之谓明则诚矣。子思曰:「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言其诚之笃也。诚之者笃,则其为之者至。是以其政不肃而行,其教不言而喻,其事不劳而成,举而措之天下之民,无不从服而不知为之者。故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此之谓诚明之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