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古周易1101年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五、《嵩山文集》卷一八、《古周易》附录、《经义考》卷二○ 创作地点:河北省邯郸市
周易卦爻一,《彖》二,《象》三,《文言》四,《系辞》五,《说卦》六,《序卦》七,《杂卦》八,缮写谨第如上
晋太康初,发汲县旧冢,得古简蝌蚪文字散乱不可训知,独《周易》最为明了上下篇与今正同。
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系辞》,杜预于时仲尼造之于鲁,尚未播之远国,而《汉艺文志》《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三家颜师古曰:「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
是则《彖》、《象》、《文言》、《系辞》始附卦爻而传于汉欤。
先儒费直专以《彖》、《象》、《文言参解《易》爻,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费氏始。
其初费氏不列学官,唯行民间,至汉末陈元方郑康成之徒皆学费氏,古十二篇之《易》遂亡
孔颖达又谓辅嗣之意,《象》本释经,宜相附近,分爻之《象》辞各附当爻,则费氏初变乱古制时,犹若今《乾卦》,《彖》、《象》系卦之末欤!
古经始变于费氏,而卒大乱王弼,惜哉!
奈何后之儒生尤而效之杜预分《左氏传》于经,宋衷、范望辈散《太玄》、《赞》与《测》于八十一首,是其明比也。
揆观厥初,乃如古文《尚书》,司马迁班固序传》,扬雄法言·序篇》云尔
民间法言列《序篇》于其篇首,与学官不同概可见也。
唐李鼎祚又取《序卦》冠之卦首,则又效小王之过也。
今悉还其初,庶几学者不执《彖》以徇卦,不执《象》以徇爻云。
韩宣子适鲁见《易》象,是古人以卦爻统名之曰象也。
故曰《易》之象也,其意深矣。
岂若后之人卦必以象明,象必以辞显,纷纷多岐哉!
呜呼学者曾未之知也。
刘牧云:「小《象》独《乾》不系爻辞尊君也」。
石守道亦曰:「孔子作《彖》、《象》于六爻之前小《象》系逐爻之下,惟《乾》悉属之于后者,让也」。
呜呼他人尚何责哉!
若夫文字之传,始有齐楚异音,卒有科斗籀篆隶书四变因而讹谬者多矣。
刘向尝以中古文易》经施、孟梁丘经,至蜀李撰又尝著《古文易》,则今之所传者皆非古文也,安得睹夫刘、李之书乎?
幸而诸儒之传,今有所稽考者,具列异同舛讹于字下,亦庶几乎同复于古也
或曰子能古文何不古文写之?
曰:有改于华而无变于实者,予不为也。
古者简重大,以经为二篇,今又何必二篇成帙哉?
谨录而藏诸,以俟博古君子
建中靖国元年辛巳五月二十四日嵩山晁说之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