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观文殿大学士苏公行状1102年6月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三、《道乡集》卷三九、《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二七、《群书考索》后集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苏氏出己姓,颛帝之后
裔孙吴回重黎,生陆终,陆终生昆吾
昆吾之子封于苏,今邺郡之西苏城是也
三代时,苏忿生周司寇世居河内后徙武功
汉平陵侯建平陵
七世孙章为并州刺史,又五世生魏刚侯则,又八世生绰,为周度支尚书封邳公
邳公生威,相隋封房公
曾孙瑰相唐中宗睿宗封许公
许公生诜,为徐州刺史
徐州孙奕元和中光州刺史,家固始
光州孙益固始王潮入闽,为王氏领军使国初隰州刺史
隰州生光诲,石晋初与留从效泉南叛将黄绍颇从效表为漳州刺史
泉帅陈洪进畏其英杰不为己下,以计召之至同安,为大第不遣,而密使人之漳州夺其位,遂为泉州同安人
开宝末盗起,劫漳州盟主,馀党环城下。
监郡何承矩州将乔维岳屠城,遁去。
漳州一夕盗魁十馀人送首于州馀众皆溃,城门始开。
归朝赏功,迁左屯卫将军,官其子十人,即公之高祖也。
子某仕江南,为漳州行军司马检校国子祭酒
初,漳州既夷群盗,祭酒急索帐中,得贼所募人名千馀纸,火之,皆得不诛。
漳州闻之,语人曰:「吾儿有阴德其后必大」。
以公贵赠司空大夫张氏赠代国太夫人
生福公,讳某,少魁杰,有文武术略,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被召,会罢六科
后与魏公同进士第既而覆落,改三班官,非其志也。
提点荆湖南北路刑狱公事知宜、邵、复三州所至风绩
左屯卫将军,赠太师、福国公
初娶刘氏,陈留郡,赠随国太夫人
再娶翁氏,长安郡太君,赠徐国太夫人
夫人生魏公,讳某仁宗时贤良方正决科,登侍从,入翰林学士
纳忠论事,特被知遇赫然天下伟人
不幸早世,终侍读学士河阳府,赠太师魏国公
娶陈氏,河南郡太君,赠魏国太夫人生公
机警夙成,性知礼义
三岁时,魏公为宜州推官,公犹未离怀抱与人语,出则从官府之称,入则如家人礼。
州将日召至其家与语,谓人曰「儿异人也」。
既就外傅,则与老生大儒讲论六经指义,无不通贯
建安黄晞福唐王皓南城李觏临川蔡元导元翰建阳陈洪辈皆与为忘年友
十八预进士高荐大为吴公育所重。
魏公任子当得京秩,公力辞不受
再举为别第一考官欧阳公修张公方平谓人曰:「吾所试题,非通天人之奥、穷制作之原者不在首选也」。
遂中庆历二年乙科,调汉阳军判官
以魏公奉北京,改宿州观察推官
魏公持福公丧,又改知江宁府江宁县事。
建业李氏后,版籍赋舆无法制,每有发敛,府移追扰,吏系缧于道。
至则曰:「此令职也,府何与焉」。
每因治诉,旁问邻丁产多寡,悉得其详。
一日,召乡老更定户籍
民有自占不实者,必曰:「汝家尚有某丁某产,何不自言」?
相顾而惊,无敢隐者一县以为神明
又为刬革蠹弊,更设条教,简而易行,诸县以为法。
他日,诸令长造门,领县长拜廷下,谢曰:「此曹获免追逮,皆公之赐也」。
民有忿争者,至诚喻以乡党相亲善意,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往往谢去,或至半道公言而归,县以大治
监司王鼎王绰杨纮皆以部吏许可,及观公施设,则曰:「非吾所及也」。
寻以魏公忧去职,用治命京口,故今为润州人
服除,为南京留守推官
留守欧阳公一以府政委之曰:「子容处事精审一经阅览,则某不复省矣」。
杜岐公老居睢阳一见公,深器之,每间数日,必折简召,常曰:「如君,真所谓不可得亲疏者」。
且自平生罕见用心处。
自小以至侍从宰相所以施设出处先后本末,悉以语公,曰:「以子相知,且知子异日为此官,老夫非以自矜也」。
其后公出中外荐历清要至为宰辅还政退居名德终始相似焉。
皇祐四年翰林学士赵槩与诸禁从列荐公文学才行宜在朝廷召试学士院
明年,改大理寺丞
时公与冯公京同试,入最优等,除馆阁校勘
至和初同知太常礼院
嘉祐二年,改集贤校理,编定集贤院书集,再迁太常博士
前后在馆九年,官冷俸薄,而奉翁夫人、陈夫人,养诸姑姊妹外族之无归者凡数十人躬自刻厉甘旨无阙,婚嫁以时妻子衣食之用常不足而公处之晏如也。
富郑公韩魏公为相,务推尚廉退有德之士,以劝励风俗知公久次儒馆不干荣利,屡问所欲,惟力求外,以便亲养,遂除知颍州
后富遗公书曰:「若吾子出处可谓古之君子矣」。
考课,进祠部员外郎
英宗即位度支员外郎
仁宗山陵有司不知故事调发严急,吏挟事势,多以不时难得之物赋诸郡,旁郡皆取于民,至胁以军法
公谕吏曰:「遗诏山陵务从俭约岂有不产可强赋以害民乎」?
至纤至悉躬自区处,民既便之,而事以集。
召为开封府界提点诸县镇公事陛对称旨赐绯银鱼
大旱疫,公请转邻以补匮乏,且委本司诸县审蠲租税,免自朝廷差官以重劳扰,民赖以济甚众。
又言周制六军盖出六乡之众,在王畿四郊之地。
唐设十二卫将军,亦散布辅畿郡县,又以关内诸府分隶之,皆所以临制四方,为上国蕃卫也。
国朝禁兵多屯京城畿内东南诸县,虽于运粮供馈为便,而西北两面武备或阙。
中牟长垣都门要冲之路,二鄙驿置由此出,而旧不屯兵至于城守防传,居常乏人
置营益兵,以备非常
明年,杜文等乘饥啸聚长垣贼杀官吏,人莫不服公之先见
公即请以获盗多寡县令殿最法,以为巡检县尉但能捕盗,而不能使民不为盗,能使民不为盗者,县令也。
州县物务岁课稍亏,则官佐有罚。
良民剽劫之害,而亲民官独不任其责,可乎!
三司度支判官,为治平四年寿圣接送伴使。
虏使还至恩州驿舍夜火左右白请虏使出避。
州兵叩门,欲入救,公闭门不纳,令曰「妄动寘之法」,徐使防卒扑灭之。
郡人恟恟以为虏反,州兵亦欲因缘生事飞语京师
公还入对神宗首以问公,闻奏本末,喜曰:「朕始亦疑之,使人密诇,皆如卿言。
闻卿措置得宜其所镇遏多矣」。
覃恩工部郎中淮南转运使
神宗收揽万机厉精政事,尤留意人物自在藩邸公名
使事还,知遇
陛辞日,咨访治道因问入馆之年,曰:「何濡滞久耶」?
曰:「臣自选被召,才改官入馆,历计资级,未为濡滞」。
于是有用公意
未几光禄卿史炤淮南转运使
因对,上曰:「苏某有学识,与卿同事甚善」。
后数月,召修《起居注》。
先是记注阙员资望无踰公者。
丞相韩魏公数荐公,会执政亲嫌为言故有使淮之命。
至是上自擢焉。
公与秘阁校理李大临并命官同而除同,以公职集贤,在大临上,公以年齿推先大临而居其下。
同判礼部祠部,又判三司磨勘司,改同判太常寺礼仪事。
熙宁元年召试知制诰
故事外制不过六员时阙其一。
上不欲独试大临,命公同试,员遂溢数,乃特恩也。
入谢,赐金紫
俄充北朝皇太后生辰国信使
是岁郊恩,加朝散大夫封南阳县男食邑三百户
二年兼通银台司门下封驳事,同详定命官使臣过犯
又为北朝生辰馆伴使同知审官院权审刑院事。
时知金州比部郎中张仲宣枉法赃罪至死法官李希辅例,贷死杖脊黥隶海岛
公奏曰:「希辅仲宣均为枉法,而情有轻有重者」。
愕然曰:「枉法岂复有轻者」?
曰:「希辅台州受赇数百千,额外度僧。
仲宣则以所部金坑发檄巡检体究无甚利,土人兴作,遂以金八两仲宣不差比较,止系违令可比恐喝条耳,故枉法为轻」。
上曰:「免决黥之,如何」?
曰:「士大夫有罪可杀则杀之。
古者刑不上大夫仲宣五品有罪乘车,令贷其死而黥之,使与徒为伍,所重者污辱衣冠,顾其人无足矜也」。
上曰:「免决与黥,流岭外」。
再拜奉诏
自是命官犯赃抵罪者遂以为例。
又兼提举吏司封官诰院,详定天下印文,判司农寺
三年权知贡举
四月朝廷特除秀州军事判官李定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知制诰宋敏求以为弗循旧制封还词头
翌日辞职,罢之,词头复下
适当制,即奏:「去岁诏旨专令中丞举官,虽不限资品,犹以京秩荐授。
支郡幕职官入居纠绳之地,近岁未有
议者或谓唐世自诸幕府入登台省者多矣,定之此除不为过,臣以谓不然
在唐方镇盛时,有奏辟郎官御史以充幕府者,由此幕府增重
祖宗深鉴此弊,一切釐改,州郡僚佐皆从朝廷补受,大臣出镇或许辟官,亦皆随资注拟满岁迁秩,并循铨格非复唐世之比。
而今三院又重于昔时,况不由铨考擢授朝列,不缘御史之荐直寘宪台,虽朝廷急于用才度越常格,然隳紊法制必致人言,所者小,所损者大,未敢具草」。
复送李大临大临公议
又送公,公又言:「祖宗朝天下初定,士或弃草莱不用故有孤远登显要者。
真宗后,每有除授,虽幽人异行,亦不至超越资品
朝廷清明俊乂并用进士台阁有成规。
远州幕官,非有积累之资,明白之效,偶因召对一言称旨,便授台官它日或有非常之人又过于此,则复以何官处之?
浸渐不已诚恐高官要秩或可以岐路致也。
切谓威福之柄,人主得以自专
官守有责,臣下得以固执
朝廷以定才实非常,则当特与改官,别授职任,随资超用无所不可不必遂弃近例,处之宪纲」。
疏奏手诏曰:「二十八日上殿来,有事指挥」。
入对,上曰:「卿所谓李定事虽善,然熙宁二年诏书,奏举台官不拘官职高下兼权,则定之除命诏意,不为越法
宜以举官条赴院商量,速为草制久格诏命,恐将得罪
卿宜思之」。
曰:「臣闻治道在察臣下邪正,邪正之分,惟所操守
若臣前以为不可,今蒙陛下召谕,遂变前言,乃奸邪固位之臣所为也,陛下亦将察而罪之矣。
熙宁二年诏书臣亦讲论,若于臣心无疑岂敢久格诏命」?
退而复论曰:「从前台官须于太常博士以上中行员外郎以下奏举,难得资序相当之人,故朝廷又令不拘官职高下兼权,盖谓不限博士中行员外郎耳,非谓选人亦许奏举也。
所谓兼权者,如三丞已行,未可监察,故令上权;
前行员外郎不可为侍御,故令下兼。
不为选人设。
若不官职高下选人其间则是秀州判官亦可以兼权里行不必更改中允也。
所以喋喋言者,但为爱惜朝廷之法,遵守有司之职耳」。
缴而复下至于七八。
后虽大临当日,而堂劄批「圣旨与除李定特旨不碍近降条制」,促公撰词
又奏:「初等职官超授朝列,兼权御史不应近制
若果圣意,则须非常之才,然后可以厌伏群议
马周条陈当世切务唐太宗拔于布衣
近世张知白上书言事论议卓越真宗拔于河阳职官
二臣者,可谓显状矣。
犹召直门下省明年方用为御史
知白召还,奏对称旨,亦命试舍人院然后授以正言
果足特旨之擢,别授一官寘之京师,俟见实状进用未晚」。
遂与大临俱落知制诰归班
岁馀,虽大寒暑、甚风雨未尝一日移告
执政或喻公请外官闲局曰:「方以罪谪,敢求自便乎」?
士大夫推重之。
四年,大享明堂恩,始知婺州
桐庐江水暴迅挽舟卒不胜樯折舟横覆。
魏国太夫人在舟中几溺矣,公哀号赴水救之,舟忽自正。
太夫人甫出及岸,舟反覆,溺公一子与妹与甥。
不救,独太夫人危难,水不入口
以谓公诚孝所感,阴相所致也。
婺学双溪,每秋潦溪涨,浸殿堂水数尺。
公乃迁于近南爽恺之地,多士四集,导以礼义
自此向学登第相继文物之盛,前数十年无有也。
移知亳州七年,召还,勾当三班院
岁用郊祀恩复集贤院学士,加护军
八年出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
十月彗星出,赦天下
始,公与李大临得罪,而当涂者特不喜公,至是三更赦,大临待制,独于公以久不磨勘为言,止除秘书监
岁终,复召勾当三班院
因对奏言:「本朝庆历中因营妇逃亡,指赦而出,始有不用赦原之法。
臣在南都,见有犯罪在数十年前,虽屡经赦宥不得沾恩者,则无知之民一犯禁令,无自新之路矣,甚可矜恻」。
以为然,其后遂诏法官议而改焉
寻兼知通银台司
九年,以吴越荐饥,选知杭州
日出,遇百馀人遮道泣诉曰:「某等转运司责所逋市易缗钱昼系公庭夜禁厢院,虽死无可偿者」。
曰:「吾今释汝,使汝得营生事
衣食之馀,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
皆曰不敢负,于是纵之。
转运使大怒,欲奏公沮坏法令,而民偿责者乃先期而至,遂不复言
一日,燕有美堂,闻将兵结集谋害官吏,郡人喧传恐惧不安
谈笑自如密谕兵官多捕首领十数辈,械送狱中。
暮夜会散,而坐客不知也。
十年,召修仁宗英宗正史,俄兼提举太一宫、兼集禧观
是岁,再充北朝生辰国信使
郊礼成,进右谏议大夫,封开国子,加食邑三百户
在虏中,遇冬至本朝历先北朝一日北人问公孰是。
曰:「历家算术小异迟速不同
谓如亥时节气当交,则犹是今夕
若踰数刻,即属子时,为明日矣。
或先或后,各从本朝之历可也」。
虏人以为然,遂各以其日为节庆贺
使还奏之,上喜曰:「朕思之,此最难处。
卿之所对,极中事理」。
因问中山形势人情向背曰:「虏讲和日久,颇窃中国典章礼义维持政令上下相安未有离贰之意。
昔人以谓匈奴直百年之运,言其盛衰有数也」。
上曰:「虏比自耶律德光至今何止百年」?
曰:「汉武帝自谓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虽久动征讨,而匈奴终不服。
宣帝呼韩单于稽首称藩
唐自中叶以后河湟陷于吐蕃宪宗每读《贞观政要》,慨然有收复意
至宣宗时,乃以三关七州归于有司
由此观之,夷狄叛服不常不系中国盛衰也」。
上深然之。
京尹缺,上欲用公,吴丞相充以史院才难得人为言
曰「苏某久历藩府详练政事」,遂擢权知开封府
半岁都邑称治。
上谕宰臣等曰:「苏某到府,决遣无滞」。
祥符孙纯罢官,欲之新任,贷其所部门僧钱百千。
它日,同院僧告门僧还往倡家,且持钱百千出,疑有奸。
公判曰:「告非干己事,不当治。
钱隶常住,非官给无贷贷法,然闻事作,已偿之矣」。
乃杖僧。
言者谓公纵出罪,有诏鞫治而公坐失杖罪
案成,御史舒亶驳奏,以谓乃苏某女婿堂姊之子,实为近亲不可以失论。
是时公女新嫁李徽之子,李大族,公固不知其为亲也,不复自辨。
降授秘书监、知濠州
在府日,尝治国子博士世儒狱。
世儒李氏恶世所生母,欲其死,谕群婢曰:「博士一日持丧,则汝辈欲留者多与金,欲去者厚遣之」。
语多类此,终不明言使之杀也。
狱成,而法吏李氏无杀姑语,情虽切害,而法不至死,案屡驳而情不移
一日,因奏事,上谓公曰:「人言卿与所司欲宽世儒狱,此人伦大恶,当穷竟不可纵」。
曰:「臣备员京尹有罪者皆付之有司一有轻重意,则有司观望,遂致刑名出入
此事臣固不敢言宽,亦不敢喻之使重」。
公既出,而狱久不决移治大理寺
大理即以李氏之母吕乃枢密副使公著之妹,著与苏某厚,必尝请求,请遣官即讯,而已移劾御史台
公自濠赴台置对御史曰:「公素长者,必以交旧之情不能违,速自言,毋重困辱」。
曰:「使某诬人,虽死不可为
自诬得罪,虽甚重不敢避」。
手书百言狱吏
上览奏牍以为疑,诏御史实状
御史反覆究治无所得,乃诘大理狱吏所以得吕请求之说。
吏穷,吐实曰:「此乃大理丞贾种民增减其文而为之也,今其稿尚在家」。
取而视之信然
于是公得辨明,止坐尝闻同列世儒帷箔事,应曰诚有之,为泄狱情,罢濠州
未几,除知河阳,以魏公捐馆河阳不行,改知沧州
入辞,曰:「如卿宜在朝廷,朕知卿久矣,每欲用卿,辄为事所夺,岂非命也。
直道久而自明」。
顿首谢,因言:「臣母畏寒,俟春和可行」。
上曰:「卿母谁氏」?
曰:「龙图阁直学士陈从易女」。
上曰:「天圣间侍从耶」?
曰:「臣外祖天圣间以直昭文馆广州还,不市南物,辇见俸过岭。
仁宗闻之,即日知制诰」。
上曰:「清节过于马援矣」。
到沧数月,复大中大夫,召还,判尚书吏部
中书舍人舒亶言公复官未应叙法,中批以旧官判吏部,又兼详定官制。
先是,唐制文选掌于吏部武选兵部主之。
神宗谓自三代至汉未尝文武之别,议者不知所处
公言:「唐制,吏部三铨之法,分品秩而掌选事
今欲文武一归吏部,则莫若左右曹以掌两选,又以品秩课格分治之,无所不可」。
上从之,于是吏部有四选之法焉。
后因进对,上曰:「朝廷契丹通好岁久故事仪式遗散者多,每使人生事无以折正
朕欲集国朝以来至昨代州地界文案,以类编为书后来得以稽据,非卿不可成。
然此书浩繁,卿自度几岁可毕」?
曰:「臣愿尽力二年」。
因令置局枢密后厅,仍辟官检阅文字
如期书成,凡十有八门二百五十卷为事目总叙奏之。
上览嘉叹赐名《华戎鲁卫录》。
元丰五年,为北虏贺正馆伴使
虏使郑颛明辩才智上命副使张山甫谕以「近命苏颂修《录》,欲以两朝盟好之固」,颛感激称谢,见公益恭逊私觌礼物,皆异常时
遣使喻旨曰:「闻虏使以卿儒学酝藉赠遗特殊,今以小龙琉璃器赐卿,可予之以答其意」。
颛复遗公异锦一端即日进之。
后因奏事语及,上曰:「禁中所无也」。
大中大夫
官制行,改通议大夫吏部侍郎,以尝领详定特迁正议大夫
六年上幸尚书省光禄大夫
是岁,增上列徽号,为礼仪使乘辂奉册入庙。
郊礼成,加上护军,进开国侯食邑千三百户。
七年魏国太夫人寝疾在告,同曹侍郎权引选人
上顾左右,问苏颂安在左右实对,令枢密承旨张诚一喻旨曰:「太夫人幸有间,宜亟出视事」。
太夫人薨,遣中使就第抚问曰:「早闻太夫人之丧,想卿情极哀慕
方暑,宜少抑摧踊」。
明日,又遣使白金千两,诏有司假官舍以居,州郡应副葬事。
元祐初服除,进刑部尚书,俄兼详定重修敕令
二年吏部
八月,兼侍读
奏言:「国朝典章大抵沿袭唐旧,史官所记,善恶咸备。
乞诏史官学士采录新、旧《唐书中臣主所行,日进数事,以备圣览」。
遂诏经筵官遇非讲读日进汉、唐故事二条
公每有所进,可为规戒、有补时事者,必述以己意,反复言之。
前后天官四选五年是时新法行,吏无所觊。
选人改官京朝官使臣关升磨勘,或以功过升降者,吏洗垢求瑕故为稽滞,且引失自首,以沮格之。
远方寒选待次辇下,动经岁时不见得否。
至则敕吏曰,某官缘某事当会某处,仍引合用条格,具委无漏落状同上自是吏不得逞
每诉者至,必取案牍使自省阅,诉者服乃退。
不服者,公必往复诘难,度可行行之。
苟有疑,则为之奏请,或白都堂
士大夫受赐多,不得者亦以为无可憾。
四年,翰林学士承旨兼掌皇弟五王笺表
明年三月尚书左丞
公自至和入中,馆居京久,闾巷之人皆闻公名
至是登用莫不相庆。
明日,语执政曰:「苏颂甚慰人望」。
七年,纳皇后讲修六礼,为册礼使
六月,进右仆射中书侍郎开国公,加食邑七百户、实封三百户
是岁郊礼恩,加千户、实封四百户
公自与闻国政,务在奉行故事,使有司奉法遵职执事量能授任杜绝侥倖僭差之原。
深戒疆埸之臣邀功生事
庙堂论议證今出入经史,所未安者必力争之,毅然不可与同列浸不合
牵复侍御史贾易苏州,争不决至论上前
曰:「易与本无雅故,以其为御史不避权要号为敢言,又法应牵复
既已监司矣,乃徙知苏州则是虽更赦,反下迁
兼其馀当牵复者甚众,使人人如,则赦令虚文矣」。
众欲加直馆阁职,公亦以为不可
有旨再议,而御史杨畏来之邵公稽诏命
公闻之,即舆归私第待罪
三上章乞致仕不许,又再以老病辞。
八年三月,拜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
九月出知扬州
宣仁太后上仙宗始亲政,因公陛辞,尤加眷礼,问为政大略与人才能否。
公对甚久。
明年西京留守阙,首命除公。
公以老再辞,不听
既行而卫国夫人薨,恳请南归时绍圣初年也。
复知扬州明年,再请还政
章累上,遂拜中太一宫使,居京口
后二年请老,乃以太子少师致仕
今上即位,拜太子太保增邑四百户,实封一百户
建中靖国元年五月戊寅日北至起居膳犹如常三接宾客,甚款至
已而遗表百言
逮暮,与诸子语如平时,无一及家事
明日就枕,即屏左右、却药饵,召所用医工谢遣之。
夜半,犹起就坐,达寅而薨,实二十日也。
讣闻,上辍视朝二日,制赠司空,遣中使赙恤其家,恩意甚至
天资仁厚宇量闳博喜愠不形于色
事亲孝,睦九族以慈,处朋友以义。
幼自偪束,尤谨礼法,虽燕居,必正衣危坐家人莫见堕容
平生未尝家人有无,晚际会所得俸赐随即散用。
自奉养至俭薄,每食不过一肉
始薨之日,吊哭者造其寝堂,见其居处服用无不叹愕咨嗟以为寒素不若也。
自少所交,皆当世贤杰
及居近,务推挽正人吉士不问识与不识
性酷嗜学晚岁弥甚
书契以来坟史所载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阴阳五行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训故文字无所不通不独见于论议文章,必欲验之实事,以扶助世教
其于名理,所造尤精诣所至为政,务大体深戒虚名,因时乘理而实利及下,莫见其迹。
既去,则人莫不思之。
相位时,避远权势门无杂宾
其进退士大夫纤毫私意以故不归恩,而怨讟不切至焉。
馆职时,尝被命补注神农本草图经》、《千金方书》,而医家赖以活人甚众。
元祐中别制浑仪,因命公提举
公既邃于律历,又以吏部令史公廉算术、有巧思,奏用之。
且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
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临,则司辰出谷星辰躔度,所次占候测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至和中文潞公为相,尝请家庙
事下太常公议以为《礼》:大夫、士有田则祭,无田则荐,是有土者乃为庙祭也。
田则有爵,无土与爵则子无以继承宗祀
是有庙者止于其躬,子孙无爵,祭乃废也。
参合古今之制,依约封爵之令,为之差等,锡以土田然后庙制可议
若犹未也,即请考案唐贤寝堂享仪,止用燕常食而已
嘉祐中,诏礼院议立故郭皇后神御殿景灵宫
以谓敕书云「向因忿郁,偶失谦恭」,此则无可废之事。
又云「朕念其自历长秋,仅一纪
事先后,秪奉寝园」,此则有不当废之悔。
又云「可追复皇后,其祔庙谥册并停」,此则有合祔庙及谥册之义
请祔郭皇后于后庙,以成追复之义,备荐享之礼。
众论未定
一日白事都堂丞相曾公问曰:「学士郭后事甚善。
郭后是上元妃,若祔庙事体重矣」。
曰:「国朝祖宗三圣贺、尹、潘皆元妃事体正相类。
今止祔后庙,则岂得有同异之言」?
曰:「议者以谓阴逼母后,是恐伤万岁配祔之意」。
曰:「若加一怀哀悯之谥,则不为逼矣」。
曾公叹重久之
群牧判官宋公敏求谓公曰:「闻议郭后事引敕语,此是先人宣献参政自撰,甚有微意
云『后有知礼者当行之』,盖当时有沮此议者,非公莫能见也」。
然竟不行。
熙宁初经筵官请坐讲,下礼官考议。
以谓:「天禧旧制侍臣皆赐坐,讲官别设本于前列坐而听。
乾兴后,侍臣皆先就坐赐茶讫,彻席立讲讲毕复坐赐汤而从容焉。
其尊德重道,固已重于三公矣。
然事出上恩,虽微贱赐坐,无害
若人主不命而自请之,则为非礼矣
侍从之官见于天子,若赐之坐,有所顾问,犹当避席立对,况执经人主之前,本欲便于指陈,则立讲为宜。
若谓其传道近于为师,则今侍讲解诂旧儒章句之学耳,非有为师之实也。
乾兴以来侍臣立讲仅五十年,足为定法岂可一旦以为有司之失而轻议变更乎」?
神宗竟从旧制
尝议学校,欲博士分经课试诸生行义为升俊之路。
贡举,欲先士而后文艺
封弥誊录之法,先行州县,使有司得专参详考察庶几乡举里选遗范
又请每岁考进士量留人数,以广制科遗逸之选。
又谓尚书,古之天台朝廷万事之本皆由此出。
仁宗大臣尝请移审官院吏部三班院兵部审刑院刑部,庶稍近古制
当时议者不深惟其本,苟惮兴作,遂不果行
请先制朝臣两员振举纲维,俟其葺有绪,然后议移审官三院还省,则南宫故事可举而行,一代典章于斯为盛矣。
其后博士分经,以三舍取士,兼考行义
又十馀年而官制行,皆略如此言。
又请重加役流法以代配隶
又尝因对,神宗从容宗子主祭承重之义。
公言礼典久废服属亲疏有所未明。
古者贵贱不同礼,诸侯大夫世有爵禄故有大宗小宗主祭专重之义,则丧服从而异制匹夫庶人亦何预焉。
传曰:「父为长子何以三年
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
近代世爵宗庙因而不立尊卑亦无所统,其长子孙与众子无以异也。
今《五服敕》嫡孙祖、父长子斩衰三年,生而情礼则一,死而丧服独异,恐非先王制礼本意也。
世俗之论乃以三年之丧承重,而不知为承大宗之重也。
尝闻庆历中廷议臣僚任子者,长子长孙优与官,馀皆降杀,亦近古立宗之法也。
乞诏礼官博士参议礼律承重者,酌古收族主祭之礼,立为宗子继祖者,以异于众子孙之法。
士、庶不当同用一律使人尊祖不违礼教
左丞时,尝权枢密院边帅种朴入奏,得谍言,阿里骨已死,国人未知所立。
蕃官赵纯忠者信谨可任,愿乘其未定,以劲兵数千拥纯忠入其国立之。
众议如其请,公独曰:「不可
晋赵鞅以师纳蒯聩于卫,其子辄犹拒之而弗受,以尊王父之命也。
越境而入其国,事未可知,使拒而不受得无朝廷威重乎?
徐观其变,俟其定而抚辑未晚也」。
已而边奏至,阿里骨故无恙
学问渊博,无施不宜,其大者固已发于朝廷,垂之典册
其小者亦足以警动一时诱掖后进
元丰五年神宗集英殿进士,有暨陶者,主司误呼为「暨」去声,)三呼不应
上顾公,公对曰:「当呼为『暨』」(居乙切。)
上曰:「卿何以知?
出何书乎」?
公曰:「臣尝记三国时吴有暨艳营府之论,恐其后也」。
问陶乡里,乃建人。
上喜曰:「果吴人」!
褒谕再三
又问曰:「字书中训何义」?
公曰:「字书不出何义,止云人姓氏,当从旦。
今旦字缺下一画者,盖俗书唐代宗名耳」。
又尝接伴雄州虏使问:「适过市,其榜有『仉』家,此何姓也」?
公曰:「音与掌同,出《姓氏谱」》。
虏人叹服
公卿会集,有僻书疑事,必以问公,公随为言之,常倾一坐
诸公好事者时时造前,听语经史微旨前代典故,至近世名臣阅阀,无不厌服
公亦喜为讲道,或终日清谈亹亹忘倦,客有退而记录其言至盈编秩者。
平生于人无纤芥仇怨,在杭州日,有要人以事属公,公不从
后其人当言路怀忿抵巇或谓事迹书札具存可辩。
公笑曰:「吾岂为是者」!
颍州日,通判赵至忠本归明人所至辄与守竞。
待之以礼,具尽诚意
他日至忠泣曰:「某虏人也,然见义则服。
平生诚服者,唯今韩魏公与公耳」。
累官太子太保,职观文殿大学士,爵赵郡食邑四千七百户,实封一千三百户
所著文集若干卷。
初娶凌氏,屯田郎中景阳之女,追封吴国夫人
继室辛氏,驾部员外郎某之女,封魏国夫人追封徙韩国
六人,熹、嘉皆朝奉郎
駉,朝散郎
诒,承议郎
京,奉议郎
携,通直郎
三人,长适婿朝议大夫李孝鼎
次二前卒,婿朝散郎刘琯襄州录事参军贾收
孙男十九人象先奉议郎
处厚承事郎
德舆、行冲、季辅,皆承奉郎
长庆馀庆公绰、彦伯、道孙、简求、陶孙、伯孙、朝孙、叔孙、文孙、镇孙、季孙公孙孙,皆未仕。
孙女十二人,婿宣德郎德严、知相州录事王琮天平军节度推官邦彦湖州武康王騠、明州定海主簿无忌郊社斋郎曾怘,馀皆幼。
曾孙八人直孙、赵孙、朱孙、磻孙、房孙、迎孙、瀛孙、信孙。
曾孙四人
卜,将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公于某所,某孙属某编次历官行事而为之状。
谨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