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重修拟岘台政和元年三月 北宋 · 谢逸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六、乾隆《临川县志》卷五、同治《临川县志》卷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右军之书,谢康乐之诗,皆妙绝天下
两人者尝为内史,岂山川之胜,实有以发抒秀丽之气耶!
不然何以行笔之妙、造语之工如此哉!
拟岘台临川溪山胜处也。
嘉祐中太守司门裴公作台于城隅,以其形势拟乎岘山,故名之曰拟岘。
汝水如带,萦乎其前,灵谷诸峰,争奇竞秀于檐楯之外想见右军康乐昔与文人胜士赋诗饮酒雍容谈笑溪山之间,其流风馀韵,有足观者矣。
余每登斯台,必周览溪山,徬徨不忍去,求右军康乐赋诗饮酒之处,而图籍莫考,父老无能言者可胜惜哉!
中奉大夫狄公再守是邦,因其旧基葺而新之,爽垲轮奂,倍于往日
佳时令节,必携宾从僚佐置酒高会其上,悠然遐想,友羊叔子于数百年之上也。
叔子岘山慨然叹息,谓邹湛曰:「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
曰:「公德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
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叔子当伐吴之际,悼岁月之易失,愤功烈之未成,故登山临水慷慨激昂,以见此志。
感物悲伤,作儿女态耶?
当是之时,有能吐其辞气,以激叔子之志,相与发愤戮力,共成伐吴之功,岂忧后世之无传哉?
奈何邹湛小子,计不出此,乃进溢美之辞,以求容悦,安知叔子之叹在彼而不在此也!
一台之作固不足为公重,愿公登临之际,想见右军康乐风流而无忘叔子之叹,则他日功名与天相敝可也岂止与此山相而已哉!
若乃区区湛辈,固逸之所不忍为也。
政和元年三月十五日某记。
按:光绪抚州府志》卷九,光绪五年刻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