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常州无锡县崇宁增建学记崇宁三年冬至 北宋 · 王相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四、康熙《无锡县志》卷三八
崇宁改元,上既庚用二三大臣克笃前烈,追盛三代唐虞之治,爰诏冢宰慎简乃僚,置司讲议政事当务之急
是秋大丞相司空嘉国公本原神宗皇帝圣智稽古即位之初,慨然法先王训经以迪士,置师儒明道,广学校教养
尝诏侍臣,欲考古庠序之制,闿明辟廱,以施发政功。
未就,遭元祐变革无复存者。
恭惟皇帝陛下盛德大业修明法度,追而述之,深悼风化之微,而欲善天下之俗,非学不能成之,谨以学校今日先务
制可之,遂诏天下郡县立学,以三舍法取士
明年甲申,乃下诏曰:「神宗皇帝欲以学校取士,而罢州县举之令
其法始于畿甸
此学士大夫之所共知也。
朕不爱百万之财,以教养天下之士,而以育材官人善风俗、修政事为急。
其诏有司发解省试取士,并由学校升贡,庶几追复成周之隆,绍先帝之绪,以称朕所以图治之意」。
其年十二月甲戌皇帝太学,幸辟雍,即敦化堂赐上舍释褐者凡十有六人其次免省试者二十有六人内舍生畿内贡士免解,其数几半三岁赐第于集英者。
于乎,盛矣,美矣不可以有加矣!
三代教养之隆,未有甚于兹时者也。
《诗》曰「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信乎美成在久者,其必自于作人也。
愚窃以谓化人成俗莫不由学,故先王盛时设庠序以养贤论才德而取士,自天子诸侯之子下至国之俊造莫不入学,自成童而艺文,至四十而仕。
其习乎礼乐之容,讲乎仁义之说,敦乎孝弟之行,入以养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与朋友交而有信临财廉,处众不争行修于身,有闻于家,达于邻里乡党
然后询于佥言,又定于乡老可信者而荐之,始谓之秀士
久之,又取其甚秀者为造士
然后司马辨其论,随其材而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如是积德累善,其勤若此,其久亦至,固非止取一日之长
然后求贤审官,寘彼周行如此其慎而有次第,则浮伪矫激干利苟得之士不容其间风俗陷于偷薄,而日以忠厚也。
宋兴盖百有五十年,而天下之学始克大立稽古之制,放周之文。
其养也教以经艺文辞,其取也考以材识行实,由三舍察士能否,而命之以官,可谓希阔之举矣。
是以诏下之日,遐迩庆幸,而奔走趍事者以后为羞。
常州无锡县有学,嘉祐初龙图张公诜始,其兴制之本见于武宁章望之之记。
后四十八年,其犹子元度继宰是邑。
会朝廷班学制,他邑皆承命经营力作不暇,而兹得即旧以新之,功省十倍
然后知君子之泽利施者远,而事固不偶然者,是学之兴,适在其父子
属者朝廷养士之制,初大县五十人为率,后乃以三岁应书多寡计之。
无锡宜增给百人,以百五十人为率,而旧舍扁迫,隘不可容。
今乃与其属度学之西偏,增直购地,斥广而大之,别为屋二十有六楹,又迁庖厨浴室于其北。
鸠工八月壬辰,考之于十一月戊辰闳壮显敞,踰于昔制。
令以予掾于尉曹,寔董乃事。
会终,更属予为文以识其成。
予惧学者不明朝廷教养美意,而师儒之官不揣本而齐其末,失其所作成之方,谨具述明诏如上所载,因诵其所闻而著之。
大学之道将欲正心诚意修身以治其国家天下,而必先本于知至,则所谓知至者,贵达道德性命之理而已,非止乎期命辨说形名度数之间,弊于浅浅者尔。
先王教法必以智仁圣义忠和为之别,以孝友睦任恤为之同,艺则该之以礼乐射御书数至于淫词诐行析言破律异端之术为之诛禁。
《书》曰:「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方今举皆法此,吾固知教化之行,风俗之成,唐虞三代之治,可跂足待之
异时诸生道德明秀行艺修饬,岁频升选,赋《菁莪》、《采芑》之诗,以颂明天子育材之意,昼绣谒谢先圣先师周览墙屋慨然思咏令佐之功绩,而予因得并预兹荣,附托不朽不亦幸哉!
辄不自揆,退为之记,俾刻诸石,以告学者
崇宁三年至日
按:明《无锡志》卷四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