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晋州神山重新尧庙像记崇宁三年五月 北宋 · 李挺方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山右石刻丛编》卷一六
县之东距山十馀里,有尧庙焉,其始作者与其岁月不可考而知也。
岁在辛巳冬十有一月祥符张君涖县之初,因与其寮并款尧祠顾瞻而叹曰:「堂宇庳狭固已陋矣,而其貌尤甚焉。
虬髭怒目危冠大带,是岂象圣人而居之?
野人所为也」。
遂欲作而新之,未遑也。
二年县之顺君之政,君为政亦不鄙夷其民,民思有以称君意,遂相率造庭,咸告曰:「尧之庙荒芜不治堂宇将倾,不以此时更而新之,恐无以岁月
尧之象衣不正形容靡所咨订,不以此时问君考制度焉,恐无以后人」。
君喜其民之顺,不欲咈其情,遂俾兴葺
逾月之间,荒芜既除,堂宇加饰,衣冠既正,容貌从新
稽诸制度,咸有法则。
遂谓其僚李挺方曰:「此可以示邑民,子为我书之」。
予遂书曰:尧之德至矣,千万世之后莫不知戴之,不知所以然岂独区区此邦之人庙而祝之为足传也!
盖平阳尧故都也,县居平阳之东,因其故都,祀者加多焉。
昔晋人歌于诗,谓其地本于唐而有尧之遗风岂其圣人居然乎?
今此邦之人庙而祀之,亦谓是乎。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嗤嗤之氓,安知帝力哉!
所以徙庙而祀之也。
若乃君之志则异于是:闵此邦之人其俗陋矣,故存其庙貌庶几乎遗风不泯,俾斯邑之民欲及时以礼自虞乐也。
则君之治,可谓知本矣,予故乐为之书。
崇宁三年夏五月朔邯郸李挺方书。
通仕郎晋州神山县令张儆,将仕郎主簿王悦从仕郎县尉马持,延安府袁佐摸勒,县人马时、杨义、邢遇一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