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条具北边事宜徽宗时 北宋 · 赵鼎臣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七
臣窃以耶律氏五季以来盗据全燕抗衡中国
遭值国家仁德四夷,屈以休兵,与之讲好
凭藉祖宗百年蓄养之恩,因得私其土宇,有其人民
自古以来,其盛未有如此者也。
自禧僭立之后,肆为荒淫无复法度
再至燕京穷极暴虐,燕人痛毒,贯入骨髓
而又出入轻佻斥去防卫,嫚我使人笞辱傧者。
人怨神怒,罪已贯盈
譬如猛虎,不自养威,而终日跳踉搏噬,其势穷力困,当自毙踣,此殆天亡之之时也。
今奚又首乱,破其三州兵势甚盛。
谍报所传,殊未衰息密迩汉境休戚系焉。
守边之吏,未有深谋远虑条画上闻,致烦圣训委曲访逮网罗设张究极终始
此臣所以被诏震恐,窃自讼不敏无所辞诛也。
材质驽下思虑短浅何足以赞庙谋末议
顾以方承人乏,冒领帅事,不敢不自竭其愚,以塞圣问
臣闻古之善用兵者,在于观衅而动
所谓衅者,固有小大强弱之形,迟速远近之迹,善观其几而应以谋,则动无不剋矣。
今奚人叛辽,众已盈万,止杀契丹,不戮汉人,其意盖欲阴结其党,以为己助。
虽曰草窃,固亦未易可量。
然既破三州,未能长驱有所深入尚且屯聚于采凉山中,不闻谍者言其有窥觎燕蓟之意,则虚实强弱,亦未可隃度也。
臣窃料之,彼与敌战而胜也,则其志将愈大;
志将愈大,必不肯侵犯吾圉,以结中国之怨明矣。
使彼战而不胜耶,一旦豕突敢犯吾境,则是乃吾之贼也,边吏当亟捕之,夫复何疑。
其或战既不胜,而提其孤军扣关请命则是特敌之一叛将耳,以中国之大而纳其亡人,吾何赖焉,又况隳盟约以启寇雠,决非朝廷之所乐为也。
臣愚以谓来归我,宜不可受,深闭固拒,理不获已,既足以睦邻之德,又足以中国之义,禧虽庸材,将感激没齿不敢陛下之赐矣。
至其或者不胜奚,败北扰乱,而思汉之民悉举燕地来归有司,方是之时,胜负之数既可见强弱之势又可知应接断于一朝,窃谓未可逆决去取也。
何则
汉宣匈奴乖乱五单于争立然后拥护呼韩,卒臣其国。
光武匈奴自分南北单于然后建立日逐,终飨其利。
唐失河湟旧封,至宣宗时吐蕃主弱,大臣相攻,兵拿不解然后不血刃而复三七关已而沙州张义潮瓜沙十一州归于有司
存亡之数,成败之形,天时人事,率相符合
故臣愿徐观其衅,最策之上也。
恭以本朝和戎之久,讲信之严,自三代以来未见其比。
今禧虽荒纵不悛,其于奉事中国,亦未敢大失礼也。
然其国内不靖如此或是灭亡萌兆皇天所以右助我宋,而付属陛下以燕之遗黎,盖必有日
不可以后时缩然,尤不可以先时而起也。
自古王师之出,要必有名故臣深愿陛下静而俟之,不胜幸甚
臣伏圣训所以咨谋臣者,可谓至矣,而必继之以有备无患
仰见陛下所以周旋戒敕臣者,要使之先备而预谋耳。
臣闻宣王猃狁,复疆土,必使之修车马,备器械
汉高祖欲伐魏,闻其三将不及吾所遣也,然后进兵
自古待敌未有不先于自治者矣。
防边之备,可谓致严矣。
然臣窃尝以谓一堡寨官之能否,乃一路休戚
一队部将之勇怯,乃一军胜败故臣守边日久,每以选人材为最急。
边事平息以来,本路奏举大小使臣率多以不应格报罢
今虽未有他警,然求于仓猝,顾安足以及事哉!
臣愚圣慈特降睿旨,应河东河北帅司所奉大小使臣员阙权许不以有无违碍,特行差注一次
庶几官无钜细,皆得其人,敌至则战,未至则守,陛下高枕可以北顾之念矣。
至于军中储蓄,尤为急务,而边臣廪粟,每以匮乏为忧。
伏乞严饬计司多方积贮,或果有急阙,仍许帅司申请措置支降施行
边境之上既得可用之人,又有可食之,奉陛下威灵,禀庙堂成算区区鼠盗不足齿牙间也。
不胜昧死谨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