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朝奉郎累赠少师谥清孝葛公行状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丹阳集》卷一五
公讳书思字进叔姓葛氏
其先嬴姓,夏后封国后因氏焉。
世籍广陵
唐天祐中有讳涛者避孙、杨连兵之祸,徙江阴,家之。
其子鄘,太宗时高年有德赐爵公士为公高祖
公士生祥,高蹈不仕,娶焦氏,是生惟甫,累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娶吴氏,封陈留郡太君
尚书生公之考曰密,进士擢第,卒官承议郎,累赠通议大夫
公之母胡氏、后母陈氏,封安定颍阳县君,以公升朝恩加赠建德、怀仁县太君,累赠硕人
公幼聪警不勤外傅八岁赋诗出语惊人
既长,刻意学问淹通六经,尤深于《易》、《春秋》,他传、志无不周览强记
世父兵部尚书学行世儒所宗,尝读其文,语通议曰:「是子名第不足言后日且以文义显」。
已而莆阳公襄丹阳邵公亢交口誉叹之,头角崭然进士中矣。
三荐开封
嘉祐八年王文公较试,读其所为《孔子道论》,大加激赏,因擢寘异等
次举为陈公襄蒋公之奇所知,于数千人中以第三人荐之,学者诵其文辞以为轨式
熙宁中,初以经义取士,公中六年进士第,调睦州建德主簿
是时通议公以清节高尚退老于家,抱道履德贬诎世味不迹城郭
公夙以禄釜为急,至是益坚请迎养之官,而通议难之。
公劝请恳切,屡献诗什,叙「白华」之意,而通议惮行,终弗许。
公意自得,谓曾子一日不肯离亲岂能五斗米素志
公之知己方位要近所亲公厚者劝以仕进,且谓就养左右孰若荣名显亲孝之大也
通议亦数以此譬晓公,而志不可夺,遂投劾侍养
自尔居亲侧积十馀年,不治田园不事游览,专以共养为职。
通议饮食寒暖之节,衣服单复之宜,药剂增减之度,皆未尝以属僮侍也。
疾雷甚雨中夜必兴问起居
平时家庭逆探心志所向不敢少戾。
既绝禄廪儿妾滨于饥寒晏然不恤
大臣有嘉公志行者,表为泗州州学教授,亦弗就也。
其后亲年大耋,法许择官自便,且免赴部,又通议公命使从官,确许偕行,始乞监湖州新市镇
于是通议公滋倦于出游矣,特怜公孝诚恳到,勉为装行。
公得由前志色养夷怿油然知关徵之卑而镇戍之陋也。
是时衣冠推为父子之美。
期年通议捐馆
公行过礼柴毁加人,虽身疾不御肴酒,虽妻病不历房阃,虽盛暑不释苴枲终制不变
号呼抚臆,哀动行路,既久如始丧者。
日诵大藏经,以追冥福
时公年稍高,在礼当不致毁,又以寝苫病臂,然终不肯懈怠远近服其笃行以为难能
服竟不忍冢墓
人或劝之仕,公不应
累年同升进士方谷江阴诏书勉之,始出,调开封府封丘县主簿
数行令事,政有恩惠县人德之。
和州防禦推官,知楚州涟水县
县居淮海上游,方置军垒号难治
公能政术佐其令,县以大治
在势者才之,数诿公摄剧邑,及平决旁郡滞讼,皆以济办审克称。
濒海产盐,岁输他路不赀
时任漕计者欲穿支家渠以纾盐艘溯淮之险,及舟卒并缘为奸之患,会同首鼠持两端,因檄公经画之。
公为巡视地势荒度土功具言经久之利,且条尚其所以然主议者倚公为重。
渠成公私便之。
岁潦视田,能忤上官指,悉蠲民租,人以为赐也。
公恬于仕进,不求荐达,然一时牧守监司皆以公行纯孝素著,繇尽子职而致沈滞故人争欲出己门,而荐牍交上。
秩满廷见,改宣德郎,求閒局还里中,遂监常州酒。
大吏有为私而属公骫正法者,能力拒之,虽逢怒弗顾也。
奉议郎
徽庙即阼恩,迁承议郎赐绯银鱼,加武骑尉,知婺州永康县
不赴,就差监秀州税务
课羡进秩,耻不自言,序迁朝奉郎
被命,即叹曰:「吾在事日浅,然官得加其亲,赏得延其子,冒国恩厚矣,尚何求」!
解印绶请老
为人庄重寡欲,澹于荣利
京师,足不迹贵人门,故仕卒无所遇合
连枉筦库人为矜恻而公安恬无闷,曰:「吾知营职而已」。
小物必亲。
所居以「安遇名轩自号「逃虚子」,言遇无定遇,而安有常安也。
居官智虑渊邃小心周慎,性矜慈恻怛,或尽岁无所谴罚
至诚格物,人不忍欺绐,事以振举所至长者,去辄怀之。
为吏无铢发过差见得尤廉,计日受奉,虽半菽妄取公田,其岁入多推以予民
市物如将伤之,每倍给其值。
清苦自刻不殖货利尤物玩好一无所惑。
遇人之急,赒之不计有无
没之日,至橐无一金制衣以殓,当世清之。
举错谊理自律不敢差跌于人,无戚疏贵贱恂恂卑体下之。
燕居家庭无替堕之容。
与人尺牍,虽薄遽,字未尝辄草也。
平生妄语乡人不善不畏法而畏公之知。
熙宁乙卯岁大饥斗米千钱人相食。
公发己廪以食饥人,赖以全活者甚众。
公于外行不至,而孝友尤出于天资,从古人中求,殆无以抗。
十一岁遭建德忧,哀毁成人,已知不茹荤矣。
事后至孝,能得其欢心
通议没,追慕白首不衰时物未祭不先食,寒燠之变必在视。
家庙岁时蒸尝,如见其享。
平居兢兢,以其尝所告戒自勉一言及之,未尝涕泗也。
伯兄元长一岁父事之,恩意始卒閒言
公官涟水时,兄为舒州望江县,同隶淮南部使者
六路发运诸公有舍兄而荐公者,辄移书逊避,乞改荐兄,不许,则封檄还之,人或笑其迂,而公力行之。
其后改秩,而兄举者不应格,公曰:「吾获寸进,心无愧矣」。
三母之弟如一拊循视遇甚厚。
叔季自结发教至于成人,诸媦择对,引为己任,卒皆得名士归之,多显者
孤甥嫠妹尽力周抚,课诸子学而不付以家事文辞义训皆自指教
崇宁三年幼子胜仲学省,闻公得谢,取告迎侍,公不得已京师
暇日赋诗自适,喜为巨篇强韵识者服其老而精强。
当时颜色滋泽,步履轻健记问审谛无异壮者。
不幸冬十一月二十九日终于城南里第
属疾甚微,神明不乱众医更视不问方药,顾告以死生常理瞑目无所系恋
诸子论说诗文雍容常时
亲书先令,戒以薄葬泊然而逝,寿七十有三。
笃信释氏,奉其戒律晨兴香火持诵不辍
自壮讫老,言行忠信不欺于心,故转识甚异,盖信力所薰也。
讣闻荐绅州里知识痛悼之。
生平著文离十卷辞理精诣夸诞浮躁之语一不关笔,号《安遇集》。
三子累遇大礼三经拟封,累赠公官至少师
正奉大夫训词有曰:「廉靖乐道悃愊无华
养志就閒,久为亲而辞禄
引年谢事,乃有子以克家」。
光禄大夫训词有曰:「高行清修奥学赡道。
洁廉守义,共推靖退之风;
恺悌宜民,众赖宽平之政」。
特进训词有曰:「葆醇履坦誉问素休。
钟德之祥,嗣有贤子
侍从橐,为时荩臣」。
宣和六年本州官及进士钱诜等具列行实常州,乞备申朝廷,依张举徐积例,特加赐谥,以劝为善
常州刘光以闻,寻蒙赐谥清孝制曰:「君子笃于行己不系穷通之殊;
朝廷乐于旌贤固无存没之间;
协稽群议,垂贲幽光
故任朝奉郎赐绯鱼袋致仕、赠少保某,奥学承家高节映世。
廉靖乐道,人默化乡闾
岂弟近民,政自孚于郡邑
顾惟天禀之异,卓有古人之难。
辞荣禄以养亲,远追曾氏之孝;
正弊衾而易箦,何愧黔娄之清。
钟其馀休,克有贤子,继跻从列,咸以儒称。
邦典追荣,已涉三孤之贵;
乡闾纪实,愿垂一惠之称。
爰锡美名,用褒潜德
改色,载承雨露之濡;
纶綍藏家,永作云来之劝。
缅惟灵识,亦克顾歆。
可特赐谥清孝」。
少师训词有曰:「经行自著,蔼然君子之风;
政事甚明,亦高循吏
不究于用,以蓄厥休」。
观上训褒称如此,则公之德可知矣。
侍其氏,右正议大夫泳之女,累赠秦国夫人温良贤孝,实克媲德先公十四年卒。
公以崇宁五年十一月己亥县之青旸乡郭庄之原。
四人次仲,试大司成,兼修国史郓王景王、肃王府直讲,恤章赠正奉大夫,累赠少保
仪仲乡贡进士
和仲右中奉大夫
胜仲左正议大夫,充显谟阁待制
孙男十人:立隆,右承议郎通判镇江府
立方右通直郎
立悌左奉议郎宗正丞
立中,右迪功郎
立教常州排岸;
立廉、立象,皆右从事郎
立经,左朝奉郎直龙图阁
立柔,右从事郎
立民,通仕郎
曾孙邢,进士
郛、郇,皆登仕郎,郯、邰,皆右承务郎
登仕郎
邻,右承务郎
都、䣐,习进士
邸,将仕郎
馀尚幼。
谨撰世次行实一通,上于太史
谨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