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时政 其六 立政 宋 · 胡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六
立政者,人主宰臣之事,而必先其所职,然后可立也。
选择忠贤以为辅相委任不疑者,人主之职;
荐进人材布列中外赏罚不私者,宰臣之职。
唐太宗既黜封德彝邪说,任房乔杜如晦宰相矣,又敕尚书细务,并属左右丞,而责二公广求贤人,随才任使,此委相臣以其职者也。
陈平既不答文帝决狱之问,自谓所主天子阴阳矣,而召河南守吴公廷尉
吴公治平天下第一,其能致民无冤可知
此使九卿各得其职者也,而政有不立乎?
陛下即位于今六年,念宰相不可数非其人也,而特有选任置诸左右可谓得人主之职矣。
然而政事未立者,窃恐责宰相以其职,异于太宗不以吏事劳之也。
宰相所以自任未若陈献侯之能使九卿各得其职也。
昨者虽并东西二省,而宰臣依旧受接词诉判决狱讼终日营营,弊精力簿书之末,而进退人材布列中外赏功罚罪或有未加察焉,则失其职矣,政何由立乎?
夫审于音者聋于官,明于小者暗于大,天地之有四时百官之有六职天下万事尽备于此
陛下特降指挥自今以往,宜令庶事并决于六曹,仍命六曹官长皆得专达,并如元祐大臣所请,自非事关大体,更不咨白,则宰相事简矣。
专责慎柬六部长官及其贰,以举中台之职,则又专责慎柬路帅臣部使者,以举外台之职,则又专责慎柬诸郡守臣上县宰,以举郡邑之职,此乃周公立政有司牧夫大意也。
昔者冉有退朝而晏以为有政仲尼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夫诸之国大夫与政陪臣与事,为天下者,其可不使宰臣与政侍从治事乎?
陛下明诏宰臣,各行其职,则政之大经立矣。
三纲军国政事之本,人道所由立也。
三纲正则基于治以兴,三纲沦则习于乱以亡。
按《春秋华督有不赦之恶,鲁、郑、齐、陈同会于稷,以成其乱,受赂而归,而天子不讨,方伯不征,咸自以为利也。
不知百官象之有大不利焉。
未几,陈有五父之乱,齐有无知之乱,郑有祭仲子、突亹仪之乱,鲁有叔牙庆父、般闵之乱,数十年间四国舛逆几至丧亡,则以昧于履霜坚冰之戒,不能辨之于早也。
春秋》备书于策,明三纲之重,为后世鉴深切著明矣。
昨者边尘犯阙邀请二圣而立张邦昌僭窃名号援引契丹立晋事迹用为證例,分遣使人宣谕诸路,直下赦令,倍行恩赏,原其用心,与华督动于恶无异
陛下嗣膺宝历,特施宽典,未正其罪,奉行天讨,与众弃之,置在远郡赐死于隐,而不尸诸市朝,已失刑矣。
敌骑南骛,銮舆渡江黄潜善及其党悉皆震恐,事穷计迫,无所从出,乃指邦昌金人所立,而迫之至死,遂以致寇,欲解其迷国朝之罪,至其宗族,皆命以官,是训诱乱臣贼子之心,使利于为恶,此臧哀伯所谓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者也。
故不踰旬月苗傅刘正彦有无将之心,陛下既正典刑顺承天意,而近臣乃有抗章乞行湔涤者,敢肆奸言无所忌惮,故比日诸方群盗所在焚劫,至有官吏入其队中,肯为之用。
末流至此可不戒乎?
伏望特降指挥,昨在围城,有职当守禦,视城垂破而端坐不救,忘庙社之危者;
草表上及君父取媚敌人,受其妇女者;
有起自閒散,特仕伪朝、长其谏省者;
有于苗、刘自肆,并建节旄所除制命极意美者
昨来乞用邦昌苗傅正彦之党者。
审其轻重不过此数人,依法施之,以正人心,息邪说,则三纲不沦,而军国政事得以时立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