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时政 其七 覈实 宋 · 胡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六
政事纪纲莫大赏罚赏罚福威必当于功罪功罪善恶必审于毁誉毁誉是非必要真伪
直言不闻,毁誉乱真康澄以为可畏甚于三辰失行水旱虫蝗之变也,可不核实乎?
陛下昨降赦书推尊仁宗盛德大业应举法度,并欲上遵嘉祐,德意甚美。
臣尝考其大要,特在于直言数闻、毁誉核实而已
丁谓奸邪宰相矣,雷允恭传达外议擅权矣,黄德和监军诬奏边将矣,或斥或诛,或投诸四裔,而狱情审克,卒无冤滥,是毁誉不得乱真邪说息也。
寇准忠正遭远贬矣,范仲淹危言获罪矣,欧阳脩以讥斥佞人招难明之谤矣,或辨明诬枉,或擢升侍从,或遂迁执政,是毁誉不得乱真直道行也。
邪说息,直道行,则恶人有所惮而不为善类所恃而不恐,其致至和嘉祐之治以此
陛下自初即位,思建中兴,而将相大臣黄潜善汪伯彦不能奉令承教,乃广引废忠毁信、靖谮庸回、服谗蒐慝之党,变乱名实颠倒是非以上朝听
马伸关市,出许翰杨时于閒散,如孙觌刘观郑瑴辈流并居迩列,维扬奔溃无所归咎,恐陛下讨其误国之罪也,复指结余堵杀邦昌为致寇之由,特下赦音,元恶大憝得原涤,而李纲不与焉,此虽假借朝廷诏令行之,安能天下公论乎?
颠倒是非变乱名实,莫斯为甚矣。
范宗尹当轴,又欲汲引失节鄙夫李擢等,以盖其北面伪楚之恶。
是非邪正,出于人心,如辨白黑,焉可诬也?
其为计不忠亦甚矣。
陛下好恶无私,克遵王道,上追仁宗审覈之政,毁誉必要其真,赏罚必当其实,使邪说不作直道得行,其继嘉祐至和之治,亦何远之有?
邪正是非,莫易辨于今日,惟陛下断在必行,以扶正论,实天下之幸。
核实者必自大臣与台谏始。
大臣定功罪、施赏罚于上,台谏论功罪、主毁誉于下,不可不先核也。
仁宗即位,信王曾之正,任吕夷简之才,终以富弼韩琦宰相,而余靖蔡襄贾黯吕诲等迭居台谏,此真伪所由核也。
陛下嗣承宝历渡江以前所用三相,而言者李纲以六不可贷之罪,人臣有一于此,必伏斧锧远窜之于鲸波南海之表,人皆以为郑瑴
建炎二年冬十有一月朔日远贬,而以是峻迁故知为此言者也。
大兴诬谤干誉庸俗,言己去朝,暴乱斯起,欲平定之舍我其谁传呼宰相响震山谷讽谕群小令上封章翱翔道途,以俟诏命凡此等语,验于奏议无据,按于施为无迹,特以撰造文致之语,倾陷大臣,为不可贷之罪。
当时信行之,又以美官激励之,是赏劝谗谄之人,欲其毁誉乱真而不核也。
若言潜善伯彦措置乖方,人皆以为马伸
言官黜为监当,而其言则有状矣。
不慎命令以下还都之诏也,广布私恩,则以复祠宫教官之阙也。
黜陟不公,则以罢卫肤敏,而用孙觌不祥之人也。
杜塞言路,则以贬吴给张訚邵成章也。
妨功害能,则以沮宗泽许景衡也。
私收军情,则以各置亲兵千人请给优厚也。
同恶相济,则以力庇罪人王安中也。
凡举一事,必立一證,皆众所共知,亦众所共见,不敢无为有,亦不敢以是为非,而当时不信其言而罢之,反以为言事不实重责之,是罚沮忠谠捐躯为国之人,恶其毁誉核实不乱也。
邪说何由息,公道何由行乎?
虽已死,恤典哀荣礼意隆厚公论不允
既远贬,虽有诏命,不闻来期君子闵焉。
比虽贲以龙阁未尽褒劝之礼。
按《春秋》之法,治奸恶不以存没,必施其身,所以惩恶
忠善者及其子孙,远而不泯所以劝善
伏望圣慈特留聪听,按此二人情状追正刑赏奉承天意,使天下惩劝之方,以息邪说,开公道,则三代所以直道而行,将复见于今日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