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车驾亲征奏陈利害劄子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七○、《石林奏议》卷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三
臣伏逆臣刘豫侵犯淮南,久未退师中外愤盈莫不愿效忠款,共图剪灭
臣尝忝近辅,久尸荣禄,虽屏伏田野,莫详事宜敢不管穴所窥,少陈万一。
窃惟虏自陛下即位以来猖蹶南牧于今七年
前此当中全盛之时,州县俱未残破,师出其境,即因粮于我,金帛子女足以诱其众,人民器械足以资其用,故所向无不济
今自河以南疮痍未复,不量力,妄兴吾民,以求援于彼,则调度百色自为之所。
出没上已五十馀日,秋毫未见获,而先已坐困,岂计之得哉?
度其用意,但以久负僭逆之罪,惧我见讨,累年聚兵种粮私自为计,未知我所欲为,故妄意先发凭藉虏人,假其酋帅张大凶威,以观我应之者如何
有间可乘,则冲突过江,以冒前日之利;
无间,则规取淮南之地,次第侵陷至江以为藩篱
然虏如前日长驱自来,以图搏噬于我,与今为来为之形援,其势万万不同
陛下赫然力鉴迁避之失,不惮亲抚六师,二三大帅布列在前,出贼不意,固已坏散本谋颠沛失措
而议者或谓大队在后以俟之,或谓请师于虏而未至。
以谓虏前能迫我者,皆以仓猝遽至,如飘风骤雨不可禦也。
其肯以偏师先见其形,使我得以为备,理无是矣。
若其济师,则越数千里入人之国,见敌而旋,为谋就令有之,亦岂能必胜
情实,臣往时待罪江东,粗得其要领
年踰七十,初无远略
其子璘狂悖轻躁,素不为其下所伏
自行什一法重歛于民,外以奉虏,岁几三百万缗,又远事关陕疲竭内地
虏所留兵散处诸郡,通不满万人所用以为爪牙者王彦充、胡斌,皆屠沽黥卒
民困贪暴怨入骨髓日夜引领以望王师之至。
其告于吾人或曰天兵速来,过今年人心慢」,或曰「但以大兵主张得我无不归顺」。
况又稔恶至今,而方骚然豺狼无厌之徒以重虐之,其谁以为然?
古者审敌之形而后应敌尽敌之情而后可制敌。
之形已略可见
陛下深伐其谋,其应之者亦可谓得其道,则制而毙之,在深察其情而已
臣度豫计不过有四:果济师远来,必以精骑间道兼行,径至江上,一也。
散掠舟船创造排筏,杂出沿流,以疑骇我众,二也。
轻兵侵掠郡邑,分我势,以纵其诡谋,三也。
知其无所可施,但随所得固为城守,徐以窥我,四也。
今去中春尚有三月,败灭之期,当图万全
臣愚窃谓贼之重兵既聚而南,畿内必空。
淮南京东两浙壮者为兵,弱者科敛,其志必怨。
傥择健将勇而有谋者卷甲疾趋直抵京师,攻所必救,以震荡其心。
亟下明诏慰抚淮甸之民,厚推德意招徕之,降以州者授以州,降以邑者授以邑,以携贰其心。
大将过江各据要害,使为三策待之:若贼锋尚彊,士心犹固,则坚壁勿动,明远斥堠,勿与之争,无取近利无贪奇功,以损威重
审见间隙,则两路迭进,或入承、楚以捣其左,或入濠、寿以鏖其右,乍出乍入,更为掎角,使奔命不暇
师老财匮,进无所得,退未有归,腹心内离肘腋外弊,则兼督两路一举驱逐之。
以我之三,待彼之四。
更命镇江建康帅臣团结其旧尝为山寨水寨之人,使分守其地,时出于濒江,以为大将声援
尽集诸将水军,专立董领,布列两州日习之,应沿江舟师所可至处,皆严设控扼
仍为游军往来策应,以示之警备
南北相望声实并著。
苟吾将帅协和士卒奋励谨守成算不为前却,臣未知终将何为
晋石勒遽入寿春元帝集诸将相持三月不得还,其下至有劝之降者。
王导畏怯不能察其虚实,纵之使去。
苻坚以百万之师,举国来寇谢安分授诸将,逆于淝水一举而败之。
制敌之道,前事可见
恭惟陛下睿明英武果断不疑含容妖孽,亦既有日屈伸操纵之道,宜无遗策。
衰钝浅陋何足少裨尘露
徒以身大恩图报无路,分义所迫,不能自已
干冒天威,臣无任惶惧陨越之至。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