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先师邹国公孟子宣和四年十月 宋 · 孙傅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九、《山左金石志》卷一八、康熙《邹县志》卷一下
孟子葬邹之四基山,旁冢为庙,岁久弗治
政和四年部使者以闻,赐钱三百万新之,列一品戟于门。
赐田百亩,以给守者。
而庙距城三十馀里。
先是,尝别营庙于邑东郭以便礼谒
元丰六年,诏封邹国公明年又诏配食孔子,又诏更新庙貌,而地颇湫隘
宣和三年县令宣教郎邵□朱缶叹其土圮木摧,不称虔恭尊师之意,欲出己奉完之。
县士徐韨曰:「庙濒水,亟坏,不四十年凡五更修矣。
若许改卜爽垲,则诸生愿任其事,不以公私也」。
令许之。
遂以私钱二百万,徙庙于南门之外道左乡人资之钱者又数十万,而后庙成。
总四十二楹,中为殿,安神栖,绘群弟子像于两序,又为孟氏家庙于其东,以扬雄韩愈推尊孟子也,又为祠于其西。
重门夹庑壮丽闳伟,与山中之庙轮奂相辉矣。
于是求文以记之。
圣人之道甚易知,甚易行,充之至不可胜用,而其极可以参天地、赞化育者,其唯诚乎。
文王周公孔子相传一道
孔子之没,其孙子得之以传孟子,故孟子之道以诚身为本,其治心养气化人动物,无一不本于诚。
著书立言,上以告其言、下以告于人者,必本仁义,祖,亦无一言不出于诚也。
故于滕文公则言必称,而于齐王则之道不敢陈。
盖其智诚足以,又自知可以之道,又知果得行其志,则诚可使吾君为,而吾民皆为之民。
故以自任不敢毫分之伪以欺人,而造大□。
其论君臣之际则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
其论什一法则曰:「重于者,大桀小桀
轻于者,大貉小貉」。
论仁智则曰:「之智急先务之仁急亲贤」。
伊尹以此道觉此民,而谓殃民不容之世。
□□□□能言之乎?
虽□□之君尚权谋,相□夺,上下交趋于利,而未尝一言求合焉。
天下至诚笃于自信者,能之□□□□□道失其传,至□□其说,而以伪言者,始说其君以帝道,则既不合而之王;
中说王道,则又不合而之霸。
是于□□□以伪欺□□□也。
之说以贾其高,躬申、商之术以济其欲,是以伪欺天下,而贼其君者也。
昔之为从衡之说者,不□□君以利害,□□□势尔,其伪易见。
若夫帝王尧舜之说,使人君慕其高不虞其奸,则其伪难知。
作于心,害于政,其祸天下□□□□□□□□辩以监天下后世孟子之说以为不义,而自比于孟子者。
宣和四年十月十五日朝奉郎监察御史、菟□□□□□□□□□学正阙里孔端朝书,承议郎秘书省校书郎长安樊察篆额,魏信刊。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