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事劄子(会罢职不果上。)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北山小集》卷三八
臣窃观自古国家有急或政事有疑,必询于廷臣,使各尽其说。
甲之言可用,乙之言不可用,虽用甲言而不罪乙。
真宗皇帝时契丹大入,陈尧佐蜀人,请幸蜀
王钦若江南人,请幸建康
寇准亲征以幸澶渊,而虏以败衄
向使钦若尧佐之言,则大事去矣
凯旋社稷再安,然终不罪钦若尧佐者,以谓宁失二人之罪,而不可天下议臣之口故也。
国家有急,臣下献计,苟可以纾祸难、安国家者,盖将无不为也。
使用之而中,足以解纷
用之不中,或因致不虞,谋之不臧,固可罪也,然其心岂有它哉,亦思所以排难救急而然耳。
太祖皇帝时,方伐江南有得江南张洎蜡书太原缓师者。
以使至,太祖面诘,将杀之。
视书曰:「此实臣所为也。
臣国方危急,苟可以纾祸者无不为
臣所作蜡甚多,此其一耳」。
太祖虽赦之,时亦必举此以为问罪之端也。
为李氏者,不闻罪张洎蜡书致讨也。
何则
知其将以排难救急而然耳,不幸事泄。
臣观自顷以来谋议成败,以计画异同终身不解之罪者有矣
后来者虽身在庙堂,事方危急,而终莫敢披心腹、尽底蕴,必回互含糊,莫以身任成败者,其心以此为戒故也。
臣尝窃忧之,以谓此非社稷之福也。
夫事之大者莫若敌国之和战,车驾行留
李纲主战,则李邦彦等以主和为罪人
耿南仲主和,则李纲主战而远贬。
黄潜善以南渡为非是,则许景衡以请移跸罢斥
迩日迁避良图,则论事者以请驻跸而外迁。
然则人安得不回互含糊以苟目前之利也?
且以李纲邢倞结余睹,谓之疏率可也
以致敌人之怒,谓谋之不臧可也
其谋遽泄而适不中耳
使其谋遂行,世必以为奇计也。
虽然,使无是,虏人凭陵迫胁极其而后已也。
然固以谓二圣北狩,职此之由,则臣愚不识也。
然则虽有智如陈平者,不敢行金反间
勇如蔺相如者,不敢全璧以抗秦;
将如周亚夫不敢不受命而坚壁以挫吴;
相如李德裕不敢违众论而起兵以伐泽潞
何则
有成败,战有胜负一有不至,则将负不可解之罪于无穷矣。
陛下欲废李纲,默废之可也
若声其罪于天下,而其说不当人心,则人不信伏而有后言矣。
不唯号令刑政之美,而又使横身任事开口献计不敢谋,此国之大患也。
车驾之在扬州有为翰林学士方侍讲读、被圣知,为彼计者,保身缄默不失主眷,则高爵重位亦可致矣。
而乃刺口论天财计,慕刘晏之为,欲以民力、资军食富国强兵者。
孙觌常平之法,诏俾讨论,其追积久青苗本钱,此一事不可行也。
然比降诏旨,因以为聚敛之臣,朕知其奸而罢黜以此播告,臣窃以谓赴功立事者之心也。
财利,臣所不晓。
讨论常平法时,行在士大夫以为非者大半
臣以舆言问之,主议为臣言,财赋之出于民,多取诚不如寡取,寡取诚不如勿取。
然今国家艰急,方欲西向中原,非兵食不济也。
与其无名横敛于民,如卖官告、责免夫曷若旧法损益之,取之微而积之多,于国计有补而民力不困者,亦足以目前之急。
恢复既定,虽常赋当时一复之,其所以为聚敛之臣具为奸者,臣愚不识也。
然则虽有李悝不敢地力
虽有刘晏不敢平准,盖聚敛之名为可耻也。
使人不敢当事,人人不敢尽谋,人人先求自安人人恐忤上意,则艰危之时,谁与图回恢复乎?
此亦臣之所谓社稷之福者也。
臣既忘躯昧死尽忠矣,请遂毕其说。
如近者奋不顾身惟力是视、思赴国家之急者如宗泽,亦少矣。
然而沮挫诘责之,曾不举首
虽以老病尽年,而不知者至以为朝廷沮死,岂不忠义赴功者之心哉!
至使论者以谓位高望隆、奋不顾死者朝廷辄疑而惮之,此言尤不可使天下闻也,圣主岂有是哉?
日者杜充东都,威望日著,提兵来朝远方之人虽不知其所设施,然闻之者隐然可恃增气者,此何理也?
然或以谓朝士已有论而攻之者,果有是乎?
不幸有之,是宗泽之疑复生舆论也。
夫国之成败在事之立不立,事之立不立士气之锐惰,士气之锐惰在黜陟好恶是非
使禄食之人皆解体叹息,则何事又能立乎?
狂愚,惟陛下裁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