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老子 其一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六、《北山小集》卷一三
古之圣人,退与道冥,则虽介然之有,有所不受;
出与道会,则虽樊然之应,有所不辞。
可道之道以之制行,可名之名以之立言
至于不可道之常道不可名之常名,则圣人未之敢以示人
非藏于密而不以示人也,不可得示人焉耳
天下之可道者皆有行地,而道常无为
天下之可名者皆有仪则,而道常无名
窃尝以谓将以思而得耶,是则思也,非道也。
将以行而至耶,是则行也,非道也。
有为可以为道乎,则火驰物絯皆为道矣。
无为可以得道乎,则枯株块石皆得道矣。
然则常道可道乎?
道常为有,则谓虚空不用之处道不在焉,可乎?
道常为无,则谓万物并作之际无资于道,可乎?
以为则不见其体,以为小则莫知其边。
然则常名果可名乎?
圣人以谓道果不可以示人也,则其制行立言可以天下、迪后世者亦其次而已
西方圣人其所示见设为乘者三,演为分者十二,命之曰教。
若夫传于教外者,则其不可道与不可名者也。
中国圣人唐虞、宪文武以订《诗》、《书》、《礼》、《乐》之文,命之曰经。
若夫其所以言犹履之非迹者,则其不可道与不可名者也。
老子著五千之文,将以示天下、迪后世,盖非退与道冥而独于己者。
故其发言之首以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者,五千文之所具也。
故其言有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且道而已矣,又何法焉?
老子方言域中之大而道居其一,则所谓可道道者域中大也
若夫千圣所不传者,不可得而言也。
不可得而言,而终不言其槩乎,则人将画矣,故姑亦寄之于常与自然而已所以微见其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