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淘渠记 南宋 · 席益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成都文类》卷二五、《全蜀艺文志》卷三三、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一三
唐白敏中成都,始疏环街大渠
其馀小渠,本起无所考,各随径术,枝分根连,同赴大渠,以流其恶。
故事,首春一导渠,岁久令渎,遂懈而壅。
大观丁亥冬,益之先人镇蜀,城中积潦满道,戊子春,始讲沟洫之政,居人欣然具畚锸待。
其行部使者议于台,邑子之无识者谤于里,令既下知不可遏,则又曹耦相与语曰:「未论其他,积泥通逵可若何」?
先人闻之笑,不为衰止。
既污泥出渠,农圃争取以粪田,道无著留。
至秋雨连日,民不告病,士夫交口称叹,多向之议而谤者也。
后三十年,益忝世官,以春末视事,暴雨城中,渠湮无所钟泄,城外堤防亦久废,江水夜犯西门,由铁窗入,与城中雨水合,汹涌成涛濑,居人欢趋高阜地,亟遣官楗薪土塞窗,决小东门水口而注之江,仅保庐舍。
又春夏之交大疫,居人多死,众谓污秽熏蒸之咎。
嗣岁春首,修戊子之令,邦人知畴昔便利,无异辞。
且补筑大西门外堤役,引江水入城如其故,而作三斗门以节之。
走马承受廨舍之南,克宁第一营垒之北有污池,积水日深,大雨则吞街衢为一池,行人不戒,误蹈犯,岁有死者。
凿此池,挹池之盈以汇于大渠,筑短垣以护池岸,兹患遂弭。
是岁疫疠不作,夏秋雨过,道无涂潦,邦人滋喜。
益谓僚吏:「岁二月循行国邑,通达沟渎,毋有障塞,此王者之政令,长民之所当务也。
且前事可师,独废之何」?
对曰:「淘渠之令,岁亦一举行,里胥执府符为醉饱左契尔,如豪举之室屋,权要之官寺,谁敢掊视其通塞者?
编户细人,虑不及远,每早夜叫呼于门,得所欲即去,间有欲问者,患不知其原委,询诸吏民,各怀私意,莫肯以实告,故因循至此」。
益曰:「今岁绘为图以从事矣,图可据乎」?
皆曰:「图如不可据,则时雨既降,必有受弊之处。
今积阴每霁,衢路如汛扫,是图之功也」。
益曰:「邑之有沟渠,犹人之有脉络也,一缕不通,举体皆病。
按图而治之,则纤毫无敢郁滞者矣」。
益刊图以示后之君子,如有志于民,意诚而令信,于斯图也,将有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