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尚书礼部侍郎致仕大中大夫卫公墓志铭绍兴七年1137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九、《浮溪集》卷二五、《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四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建炎三年二月,上自维扬临安慨然中兴献替之臣。
一日顾宰相黄潜善汪伯彦曰:「卫肤敏安在
以来」。
时乘舆新渡江,人皆南骛,道路充斥,公独昼夜北行,及上于平江
上闻之,喜顾御史中丞张澄谏议大夫郑瑴曰:「卫肤敏至矣」。
公见上泣,上亦泣曰:「卿在谏省,朕知卿忠,每以卿言为信,今宜知无不言有请不以时对」。
顿首谢曰:「臣顷在维扬,数为陛下维扬驻跸地,请早还建康
临安亦非帝王居,宜须事定亟还」。
因陈所以守江之策,上首肯曰:「是吾心也」。
翌日再对,归即遇疾,犹扈跸临安
尚书刑部侍郎,未拜,闻明受之变,恸哭舟中,疾益侵。
上章请老不听
乞舆医秀州,从之。
尚书礼部侍郎,寻上印绶
卒,年四十九。
书闻,上叹惋移时,特赠大中大夫
他日见其同贬中书舍人汪藻曰:「卫肤敏可惜」。
其为上眷如此
公讳肤敏字商彦,少力学问
宣和元年,以太学上舍生奏名徽宗亲擢为第三人,而称其文明赡美,授文林郎南京宗子博士
越数年,同年生王俊乂入对徽宗忆公姓名,问今何官,俊乂实对
徽宗曰:「尚吏州县当时岂不学官耶?
行召之」。
翌日召公,既见,改宣教郎秘书省校书郎
国家新与金人和议,遣生辰使,宰相十馀人徽宗以公为可,假给事中往聘。
公言:「金主生辰天宁节五日,今未闻金遣使而吾反先之,于威重已缺,万一不至,为朝廷羞。
请至燕山候之,彼若不来,则以币置诸境上」。
以为然。
洎至燕山金人不来,置币而返。
七年,复遣舒宏中往,已陛辞矣,上改命公。
道逢贺嗣位使许亢宗亢宗言敌且大入,止公毋行,公不听
及燕报愈急,众凶惧不敢前。
公叱曰:「君命也,其可辞乎」?
及疆,知金渝平,益不为屈。
金人答书,欲以押字印章曰:「押字施之臣下可也,岂所以邻国哉?
北朝立国,当以礼义,今修好不以礼,交邻不以义,将何以国乎」?
拒之旬日,卒易玺书
及授书,责公双跪曰:「此北朝礼也,行人何为」?
金主大怒,观者为股栗,公处之晏然,终莫能夺。
由是不悦羁留道者半年
涿州,与斡喇布遇,请公相见,公辞不可,则问相见之仪,敌以例对,公笑曰:「所谓例者,非趋伏罗拜乎?
皇子虽贵,人臣也;
使人虽贱,亦人臣也。
两国之臣相见僭君,是一国二君也,不祥大焉」。
长揖而入。
既坐,出誓书示公。
曰:「某使万里,去朝廷久,此书真伪不可知」。
纵言军中事,公连挫敌复被留。
渊圣皇帝内禅,始还。
进官三等,迁尚书吏部员外郎
于是高丽入贺,以公为宣问使,假太常少卿之而杀其礼。
曰:「国家厚待高丽久矣,今一旦镌薄,恐失其心,不若如旧便」。
从之。
明州,顾时多艰,凡缘客及民者,率以便宜从事,所过无秋毫扰。
初,诏使春见其冬金人京师诏令不通使人坐馆淹久日费万计
公度俟诏而遣,则失风潮之期,留之经年东南饩牵竭矣。
乃以币易金缯,厚饷其使而移文遣之。
建炎元年还朝,归矫制之罪。
上大嘉赏,迁卫尉少卿
公言:「属者敌犯京师乘舆金汤而居固善;
知敌已弃去,必复来,而尚婴孤城,此大臣不知变之过也。
两河诸郡幸皆坚守,谓宜阴以帛书许其世封使人自爱不为贼有。
陕西山东淮南,则令增陴浚隍,以训齐其人,而择大臣镇抚之。
车驾姑即建康而居,势万全矣」。
起居舍人
又言:「方今二圣未还,陛下宫室衣服饮食之奉宜痛节损,虽郊庙不用乐,庶精诚有以感动天地」。
右谏议大夫,兼侍讲
就职,首劝上以守法度、慎爵赏、正纪纲
指陈时政之失,有崇宁大观宣和之弊未尽革者十馀事,言甚卓至,上皆罢行之。
又请以承庆院营缮之役付扬州升旸造作之事归有司禁中差除须索必关三省
不合天人之意、戾祖宗之法者,许大执奏大臣不正救者显诎之。
先是公论时政,上曰:「崇宁大观以来所以祖宗法者,由宰相持禄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无所可否驯致前日之祸,自今以为戒」。
故公因此以坚上意
中贵人志道以赦复保庆军承宣使添差入内内侍省都知容机亦落致仕公论再三,皆朝奏暮罢。
二年,拜中书舍人
公前劝上守法度,会邢焕以后父除徽猷阁待制孟忠厚太后侄除显谟阁直学士公力言非祖宗制,寻改观察使忠厚自如
公以骤自谏省舍人,疑有因,乃奏曰:「昔司马光张方平不当参知政事,自御史中丞翰林学士言『臣言是则方平当罢,若以为非,则臣当贬。
今两无所问而迁臣,臣所未谕』。
臣虽不肖,愿附于司马光」。
上令宰相曰:「朝廷以次迁,非论事也」。
公犹不拜居家待罪逾月
忠厚易承宣使,乃出。
公以中书政事本,命令不当,辄封还之,风采一时
宰相滋不说,乃以事出公,除集英殿修撰提举杭州洞霄宫,议者为不平
逾年上思公,召还焉。
公上齐人,唐末避乱钱塘,又徙华亭,故今为华亭人
曾祖至,祖九思,父公望公望奉议郎
元室继室皆朱氏,封宜人
三子仲英、仲杰、仲巡,而仲巡早卒。
仲英、仲杰,皆右承务郎
一女,适右迪功郎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王崿。
为人刚明,邃于经术
与人交,退然若不言者
而遇大事一见当然决意行之,虽祸福死生陈前,莫能移其所守。
故使异域、馆远客天子必以属公,而公必得要领
人主论事衮衮援据精详切中,其忌讳皆人所难言者人主未尝不改嘉纳
遭时变,故上慨然起公于流落之中,意岂浅哉?
使天假之年,其施设如何
方向用公,而公以不起闻矣,宜天子追思不忘,而形于屡叹也。
公卒建炎三年四月丁卯,葬以其年七月甲申,其地在湖州乌程县戴坞之原。
既葬八年仲英遂求余铭不已,余从游最旧,在西掖时又与公同贬,知公为最详者,是宜为铭。
铭曰:
自古臣主,鲜逢亟乖。
公于三君,展也必谐。
厥谐伊何,一以忠荩
遭时屡更,吾见其进。
始事徽考,飞英下僚
以节归报,靖康之朝。
建炎中兴,公首褒用。
知无不言莫若公勇。
帝不知我,吾宁尽规
谓不剀切,帝胡见思
气吞虎狼万里之外
死生关身曾不少概。
当馈兴叹,诏追而来
来而不年,亦孔之哀。
葬虽异州,同此泽国
刻贻无穷,曰宋遗直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