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庐山1117年10月 宋 · 王庭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二、《卢溪文集》卷三四、《古今游名山记》卷一一上、《名山胜概记》卷二四、《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一四一、《庐山志》卷一四、同治《九江府志》卷四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江出蜀东,会于浔阳云涛雪浪相撞而下,是为九江
九江之上有巨山崛起,名甲天下自外望之巍然高而大,与他山未有以异也。
环视其中磅礴郁积岩壁怪伟琳宫佛屋,钩绵秀绝,愈入愈奇而不可穷,乃实有以甲天下者也。
往年计吏取道山趾,望其巅欲跻焉,探天地,观造化,擘出怪谲
及其至也,不遇霜飙雨雹炎熇赤日,则阴霾宿祲,滃然出于洞穴之中,欲冲射人,与夫虺蜴蛇虎之群,磨牙泽吻垂涎鸟道苔境之所颠坠,颓崖断石之所覆压,有足以褫魄夺气
凡遇是数者不可人意,虽好游不果力跻,而寄目以偿所愿焉。
政和七年十月七日,道遇武阳名世,自圆通同宿东林,观虎溪莲池
明日,登罗汉阁上白草堂至上五杉阁,冯高而望,九十六峰隐见天末不可名状,而香炉一峰胜绝草堂正坐其下,宜昔时隐者之所喜盘旋于此也。
西林,履平地五里许,至资圣庵。
资圣而上,渐峻拔,非数十步辄一休不可疾至。
历三茅亭乃至锦绣谷,闻春时异葩怪卉,层出杂见相错锦绣然。
锦绣谷半里,至天池吉祥寺,去平地二十里矣。
是夜礼文殊于瑞光亭,拜未起,而灯光发于栏楯之外大小几百馀灯,明灭合散不常
指示曰:「此圣灯也」。
不能致诘,窃意名山蕴灵,必有神物欲示其异以惊众而然耶?
草木竹石之自有光怪为此耶?
或谓唐会昌中僧藏金像锦绣谷,恐其祥光腾溢而出,此说几近欤。
寺有贮云庵,又在绝危,峦顶峭发壁立数百千仞,吐云气而薄星辰者,皆出乎衽席之近。
明日离庵中,由山北三里佛手岩岩下清凉莹彻可丈馀,水溅溅鸣其中,有石龙首浮于泉上诡状若欲奔动,视之毛发为寒。
岩西半里登相光亭,观掷笔峰坐禅竹林遗趾
山中人传数有僧见竹林宝刹于此转眄失之,故今号竹林化寺。
复从岩东北三里至宝林,即唐大林寺白乐天尝序此地,实羌庐间一境
人迹罕至古今识游者镵刻未泯也。
三里,道傍有饮牛池,池一里峰顶庵,视香炉峰反在其下。
东有文殊四望二台老松一株,极丑怪,偃于四望台之上,若张盖然。
坐其下以观浮图之屋,穹堂奥殿,负崖架空,矗在天半绀碧照耀环山四出
九江波涛雪色,砰摆振撼,合而东去者,皆在乎履舄之下。
彷徉注视,目不得瞬,而千万状之变态,亦不可得而穷也。
于是峰顶十里,至普照寺,而宝兴石盆、护国三庵居峰顶普照之间。
又下,至广严寺,游连枝亭,复投宿东林,观壁间记游者甚众,不过上天池、佛手岩而止。
二人自谓几览遍山北好处,因回视江南,地雄富内,坦夷千里气状清淑
而兹山巉突于江滨,若造物者喜设宏壮屏捍于此土,使江南清淑之气蜿蟺储育,至是碍而不得西。
尝产而为幽兰瑞香芝英竹箭之美,与夫三脊千寻名材希世异物,为瑞太平之时,未能独当奇也。
尚有魁豪不世出之士,埋光铲采于其间,而求之复无有,岂明天在上,皆已出而仕者也?
陶令十八贤一溺于此,遂终身不出,盖当时治世不得设张,即思自放山谷之间,而进退以不污,后世不敢少訾焉。
白乐天浔阳,慕渊明为人乐之不去,是皆人与山相得于一时者也。
厥后当宗闵权势震赫时,终不附离进取计,气节自高,岂无待而然耶?
予与名世冒风埃走数千里忘其悲忧感慨羁旅戚戚不已之怀,而骤得天地怪奇伟丽之观,则兹游所得时人叵测云。
既游,遂录以记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