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皇帝书(一)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四、《鸿庆居士文集》卷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七六
闻人穷则呼天疾痛则呼父母
心声感发,出于自然万口一音符节千岁一辰如旦暮也。
今有人顿仆沦陷坑阱沟渎之中,自非恶之欲其死,虽涂之人,皆可援而出之。
然必叫号天地父母,以延一旦斯须之命者,天下至情固非所望于涂之人,而求之于其所必救也。
臣幼而读书粗知忠孝之节,服官二纪被遇三朝,入典两曹出分六郡,而愚不自量疾恶太过
蔡京用事人人皆知其遗社稷之忧,而臣独深恶其党类者,盖以谓自古一夫之恶,不能独有所为,必有不仁不义之徒,背违君亲助成其恶,然后一朝毒流天下而不可救
故自政和以来,五为、绦、吴敏所逐,镌官褫职投闲置散,恬不知惧。
渊圣皇帝深谅愚忠,亲降德音,谓臣言蔡氏有力,召自方州,再司言责于是群邪侧目千岐万辙,思所以报复之方。
陛下擢臣知临安府事,而大臣悉召党,分布中外
李光者,蔡氏馀党,尤为魁桀
大臣之助,凿空造谤上疏论臣收受诸县献钱四万贯;
盗军金银出粜官米,受百姓财物,皆以万计
面谩君父簧鼓󲦤绅,更唱迭和相为首尾
狱官傅致其罪,以收买官舡木植之钱,诬臣自盗;
馈送过客经文纸札之属,诬臣入己
罗织傅会,只用众證,遂以钱一千八百贯为名,陷臣于大辟
贷死免决刺,羁管象州
嗟乎冤哉!
青天白日昭昭在上负天下之冤而不敢诉者,三年于此矣。
臣伏祖宗之制,笞杖至轻之罪,尚虑有司观望灭裂不得其情,故有录问之法。
审录之际,翻异称冤,则移狱别推;
别推之后事状明白,更无可疑,尚复抵谰留系不决,始用众證;
至于命官,则又加详矣。
虽因台谏论列监司举按,尚恐耳目之所寄,风闻过听,必差官体验覆按,有实然后随所在置狱推治,有三问,有录问,有审问,其详如此
至于受财入己名色若干,追验赃證,悉上送官书押伏罪,随所坐多寡抵罪行法
自宋兴百七十馀年,与天下所公共之法也。
至臣不然,既非台谏论列,又非监司按发,止因李光怨仇两怒之言,大臣佐佑其奸,不复审覈真伪,直作臣僚言章大理寺
本寺追取簿书捕逮官吏,急若星火日夜锻鍊,并不如章,而承望风旨不容但已
同谋诬陷便用众證。
待罪私家,无一吏至门,无一词勘诘,不追赃證,不取伏辩直行典宪同时连坐备尝箠掠不堪其毒,惧罪诬伏
尚谓取臣伏辩,必自有说;
追索赃證,必有所在
不图一旦便降谪命
臣家住常州一身而已朝廷遣三使臣连夜入苏、湖、常三州起发州郡望风分遣巡尉发卒围第。
阖门惊怖,臣妻章氏积忧成疾六日而亡;
兄弟离散孤幼失所,观者伤嗟至于陨涕
行次湖州朝廷又劄臣疾速前去
所过州郡大理寺移文催赴贬所,况除名削籍已为流人,尚被堂劄;
决狱之后,名在刑部,而大理寺行遣不已
呜呼
陛下之法,偿权臣之怒,置一夫死所固无不可,况此天下多故之时,所以大臣矫枉过正,赏明罚当,开公道收复人心,召和气消弭天变,而怙乱无稽报怨不忌所以道路之人见臣,相视惊嗟太息不已者,岂谓臣一身之休戚而已哉!
不惟如此,与臣同时得罪柳约钱稔张说者,皆台谏监司举按赃罪之人。
或以大臣雅故,止放罢不问柳约钱稔是也
或以大臣姻家,已系狱复释张说是也
如臣既非昏姻之故,又无朋比之私,深文中伤乃至于此
陛下试诏宰执检会臣与柳约章疏,少经圣览一时之閒高下其手欺罔圣听,务快恩怨,使陛下纲纪文章大坏至于荡然,较臣之罪,孰为轻重
蔡京擅政二十五年,数起大狱诬害忠良,盖以百数不过散官安置而已
殆今馀党复张,又过于三免投荒,盖自臣始。
不足道也,凡陛下右侍从之臣,触忤权贵便中奇祸
此例已开,他日复有强臣在位人人惧祸,靡然从之,孰为陛下宗庙社稷之卫乎?
闻人得罪君父譬之天地也,虽雷霆之下,无不糜灭,而雨露随之;
得罪权臣譬之鬼神,为妖为祟,终无已也。
今者伏遇陛下进退大臣选用台谏,申别冤滥公议已闻。
及此馀息尚存之时,叫号天地父母,一诉区区蝼蚁之情,而不敢复避鈇钺之诛。
臣老矣,岂有他望,只乞圣慈矜怜旧物,悯臣久负大谤不容群枉之间,洗涤谗诬,许用原赦放还田里收葬死者拊育尚存者,不终陷于沟渎坑阱之中。
岂惟愚臣独受大赐,亦足以天下愤懑不平之气,少革群党报复眦睚之风。
无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