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山水纯全后序宣和三年十月 北宋 · 张怀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佩文斋书画谱》卷一五
尝谓世之论画者多矣。
稽古逮今,琐琐碌碌,亦其偏见,持以僻说,蔽其天地纯全不识古今妙用几何哉,不可数而名计也。
然画之祖述于古,有自来矣。
显于唐虞,备于商周。
尊于夫子,周于宇宙
明于日月山林之形,别于鸟兽鱼虫之迹。
制之冠盖衮冕,设之樽罍鼎器
六经具载百代祖继。
迨此而下,虽世不乏,然未备其体,或工于一物长于片善无复有能超越而能尽其纯全妙用之理者也。
画者天地玄黄之色,泄阴阳造化之机,扫风云出没,别鱼龙变化穷鬼神之情状,分江海波涛以至山水秀丽草木之茂荣,翻然而异,蹶然而超,挺然而奇,妙然而怪。
凡识象数,图于形体一扶疏之细,一帡幪之微,覆于穹窿,载于磅礴,无逃乎象数,而人为万物之最灵者也,故合于画。
造乎理者能画物之妙,昧乎理则失物之真。
何哉
盖天性之机也。
性者天所赋之体,机者人神之用,机之发,万变生焉。
惟画造其理者,能因性之自然究物微妙心会神融默契动静一毫,投乎万象,则形质动荡气韵飘然矣。
故昧于理者,心为绪使,性为物迁,汩于尘坌,扰于利役,徒为笔墨之所使耳,安足以语天地之真哉!
是以山水之妙,多专于才逸隐之流名卿高蹈之士,悟空识性明了烛物,得其趣者之所作也。
山水乐林泉之奥,岂庸鲁贱隶贪懦鄙夫至于粗俗者之所为也!
岂其画于山水,诚未可以易言也。
今古之迹显然而著见于域中者,不为不多矣,略究形容而推之。
遥岑叠翠,远水沉明片帆归浦,秋雁下空,指掌之间,若睨千里有得平远者也;
云轻峰秀树老阴疏溪桥隐逸,樵钓江村栈路曲径峥嵘层阁漱石飞泉,去骑归舟,人少有得其全景也。
柏老而乱怪,群木茂蓊郁,临流碧涧,崖古林高,此乃其树石者也;
木叶披岩,千山耸翠烟重暝斜之势,林繁如叶叶有声,此得其风雨者也。
至于通乎源流,贯于神明使人观之若睹青天白日穷究其奥,释然清爽,非造理师古学之深远者,罔克及此
今有琴堂韩公纯全,以名宦簪履之后家世儒业
垂髫诵习之间,每临笔砚,多戏以窠石。
既冠,从南北宦游,常于江山胜概为所乐者,图其所至之景,宛然旋踵于前。
继而工画,于山水落笔惊世,不茍名于时,但游艺心术精神之间。
至于烂额焦头穷年皓首过于书籍传癖未尝一日舍乎笔墨犹恐学之不及也。
古今之妙,而宇宙在乎手;
造化之源,而万化生乎心。
研精思极,深得其纯全妙用之理者,其南阳纯全公之画欤!
公自绍圣间担簦都下进艺,为都尉王晋卿所惬,荐于今藩邸
继而上登宝位,授翰林书艺局祗候累迁直长、秘书、待诏,今已授忠训郎
未尝茍进,迄今祗以画为性之所乐。
顷者出示平昔编藁,胸臆蕴奥,俾仆以补文释意
然所集山水之论,莫不纤悉备载,且指物而各叙其说。
言笔华藻可居典实博古续今,增加證识。
分云烟、岚雾、山水、林木关城桥彴,传其笔墨之妙,讲其气晕之病,通四时景物识三精华一句一事粲粲然使后学者览而为枢筈笔要,顾不伟欤!
南阳朋友讲论古今为文至于理邃,如藏珠之蚌,蕴玉之石,学者不可轻易其文,当求其理。
信乎公之论画,如珠玉之秘于此焉。
如公之画,纯于古不杂后代,故其立论集曰《纯全》,庶几博雅君子为之传于无穷也。
宣和辛丑岁冬十月二十有四日夷门张怀邦美后序
按:《山水纯全集》末附,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