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国是建炎元年六月二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九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臣窃以和、战、守,三者一理也。
虽有高城深池,弗能守也,则何以战?
虽有坚甲利兵,弗能战也,则何以和?
守则固,以战则胜,然后其和可保;
不务战守之计,惟信讲和之说,则国势益卑,制命于敌,无以自立矣。
景德中契丹入寇,罢远幸之谋,决亲征之策,捐金币三十万而和约成,百有馀年,两国生灵皆赖其利,则和、战、守三者皆得也
靖康,粗得守策,而割三镇之地,许不可胜计金币议和,惩劫寨之衄而不战,于和与战两失之。
其冬金人再寇畿甸廷臣春初固守为然,而不知时事之异。
胶柱鼓瑟,初无变通之谋,内之不能抚循士卒以死捍贼,外之不能通达号令以督援师。
金人既登城矣,犹降和议已定之诏,以款四方勤王之师,使虏得逞其欲,凡都城玉帛子女重宝图籍仪卫辇辂百工伎艺悉索取之,次第遣行
及其终也,劫质二圣巡幸沙漠东宫亲王六宫戚属宗室之家尽驱以行。
因逼臣僚易姓建号
自古夷狄之祸中国未有若此甚者
靖康,并守策失之,而卒为和议之所误也。
天祐有宋必将有主,故使陛下脱身危城之中,总师大河之外入继大统,以有神器。
然以今日国势,揆之靖康之初,其不相若远甚,则朝廷所以捍患禦侮、敉宁万邦者,于和、战、守何所从而可也
臣愚不足以朝廷国论大体,然窃恐犹以和议为然也。
何哉
二圣播迁陛下父兄沈于虏廷,议者必以谓非和则将速二圣之患,而亏陛下孝友之德,故不得不和。
臣窃以为不然
夫为天下不顾其亲,顾其亲而忘天下大计者,此匹夫孝友也。
汉高祖项羽战于荥阳成皋间,太公所得,其危屡矣。
高祖不顾,其战弥励,不敢害,而卒归太公
然则不顾而战者,乃所以太公之术也。
晋惠公为秦所执,吕郤谋立子圉,以靖国人,其言曰:「失君有君,群臣辑睦甲兵益多。
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庶有益乎」。
不敢害,而卒归惠公
然则不恤敌国自治者,乃所以惠公之术也。
今有贼盗于此劫质主人,以兵威临之,则必不敢加害,以卑辞求之,则所索弥多
往往不可测之理,何则
为利谋,陵懦畏彊,而初无恻隐之心故也。
二圣之在虏廷,莫知安否之审,固臣子之所不忍言
然吾不能逆折其意,又将堕其计中。
和议信然,彼必曰割某地以遗我,得金若干则可,不然二圣之祸且将不测
不予之,是陛下之忘父兄也;
予之,则所求无厌,虽日割天下山河,竭取天下财用山河财用有尽,而金人之欲无穷
少有衅端前所予者其功尽废,遂当拱手听命而已
昔金人与契丹二十馀战,战必割地,厚赂以讲和,既和则又求衅以战,卒灭契丹
今又以和议中国至于都城、灭宗社易姓建号,其不道如此,而朝廷犹以和议为然,是将以天下畀之敌国而后已,臣愚以为过矣。
为今之计莫若一切和议专务自守之策,而战议姑俟于可为之时。
何哉
彼既背盟劫质,地不可复,予惟以二圣在其国中不忍加兵,俟其入寇,则多方以禦之。
破城徐议收复,建藩镇河北、河东之地,置帅府要郡于沿河江淮之南,治城壁,修器械,教水军,习车战,凡捍禦之术,种种具备
使进无抄掠之得,退有邀击之患,则虽时有出没,必不敢深入
凭陵三数年间生养休息军政益修,士气渐振,将帅得人车甲备具然后可议大举,振天声以讨之,以报不共戴天之雠,以雪振古无之耻。
彼知中国自强如此岂徒不敢肆凶,而二圣万寿之休;
亦将悔祸率从,而銮舆有可还之理。
傥舍此策,益割要害之地,奉金币以予之,是倒持太阿,以其柄授人,藉寇兵而资盗粮也。
前日既信其诈谋破国矣,今又欲蹈覆车之辙以破天下岂不可痛哉!
或谓强弱有常,势弱者不可不服于强。
越王句践卑身重赂以事吴,而后卒报其耻。
中国事势弱矣,盍以句践为法卑身重赂以事之,庶几可以一时之祸,而成将来之志乎?
以谓不然
夫吴伐越,句践甲楯三百栖于会稽遣使行成,而吴许之。
是时,吴无灭越之志,故句践得以卑身厚赂以成其谋,枕戈尝胆以励其志,而卒报吴。
金人之于国家如何哉?
上自二圣东宫下逮宗室之系于属籍者,悉驱之以行,而陛下之在河北遣使降伪诏以宣召,求之如是其急也,岂复有恩于赵氏哉!
卑身至于奉藩称臣,厚赂至于天下之财以予之,彼亦未足为德也,必至混一区宇而后已。
然则今日之事,法句践尝胆枕戈之志则可,法句践卑身厚赂之谋则不可,事固有似之而非者,正谓此也。
然则今日朝廷计,正当岁时遣使以问二圣起居,极所以崇奉之者
至于金国,我不加兵,而待其来寇,则严守禦备之练兵选将,一新军律,俟吾国势既强,然后可以兴师邀请,有此武功,以俟将来,此最今日上策也。
古语有之曰:「愿与诸君共定国是」。
国是定然设施注措以次推行,上有素定之谋,下无趋向之惑,天下之事不难举也。
靖康之间惟其国是不定而且和且战,议论纷然,致有今日之祸。
今日之所当监者,不在靖康乎?
臣故敢陈和、守、战三说以献。
伏愿陛下断自渊衷,以天下为度,而定国是,则中兴之功可期矣。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