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辩余堵事劄子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二、《梁溪集》卷八二
臣伏靖康间结约余堵事,近年朝廷士大夫不深知其故,往往追咎以为失策
又以其事为专出于臣,此所谓见影吠声者也。
臣请论之。
余堵者,耶律氏尊属也,实掌契丹兵柄
天祚失德人心离叛,余堵欲立其子,所谓王者,以靖国人
未果,而女真变作,余堵将兵于外以御之,其谋颇泄,天祚晋王及其母。
余堵闻之,不敢归国,遂从女真
粘罕之围太原也,余堵在其军中,因使者伦等来使达意中国,欲援立耶律氏,且为内应
是时邢倞张撝馆伴,得其言,奏闻渊圣宣谕宰执,佥谓国家澶渊以来,与契丹盟好百有馀年,两国生灵皆受其赐,古所未有一旦见利败盟,遂有金人之祸。
援立耶律氏以合天心祸难未已
且谓使谋虽泄,亦无甚害,正欲间之,使燕人德我,而金人疑燕,如高祖使陈平间楚之义。
渊圣以为然,得旨宰执使人会议
翌日宰相徐处仁吴敏知枢密院事臣某,门下侍郎耿南仲中书侍郎唐恪尚书右丞何㮚同知枢密院事许翰,皆聚于都堂,召使人伦等,并馆伴邢倞张撝河东转运司张灏,皆使与议,询其说,与邢倞张撝所奏之说合
宰执因以朝廷之旨谕之,以答其意。
是时虽屏堂吏,而与议者众,其言颇泄于外,士大夫多知之。
其后被命宣抚两河,得渊圣亲笔,令援立契丹招纳李嗣本等。
军前蜡书结燕人者甚多属官大和主之,皆得其要约何独余堵哉?
未几徐处仁吴敏罢而相唐恪朝廷之论中变,臣亦以疾丐归,其事遂寝。
今詹大和独存,可召问也。
靖康之末言者乃以余堵之事归罪于臣,士大夫不知本末从而和之
因敌制谋,结约离间,此兵家常事
高祖项籍天下,则遣随何其诸将,使背楚而归汉;
仁宗欲制西夏,则遣种谔间其族用事酋首,后皆得志
奇谋秘计,顾所以之者如何耳。
朝廷合众智,屈群策,制敌国以图大功计谋未可废也。
臣恐议者犹援余堵以为言,使智虑之士惩创畏缩不敢尽其谋画非计之得。
伏望圣慈大臣熟议,凡献策者,察其事宜,如可采用一切推行,后有显效,优加旌赏
庶几协谋并力,可为中兴之助。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