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应诏备禦劄子建炎三年正月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八五、《毗陵集》卷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五
臣准御史台都省劄子臣寮上言边事未宁,乞大询众庶备禦之策,奉圣旨行在职事官所见闻奏者。
臣窃以金人去冬以来破澶、濮、德、魏,侧闻游骑干济、郓,未有退师之期,圣心焦劳主忧臣辱敢不自竭,图裨补万分
臣观今日强弱之势,理难与之决一旦胜负
虽已遣范琼韩世忠会师东北,固已尽国之势力以事备禦不过如此矣。
然谓二将之兵可恃以无恐,则非臣所敢闻也,是宜广询计策,以图万全
臣窃谓今日莫先于建斥堠,使平安警急之报速闻于朝廷
三国时烽火一夕行于万里,而前日北京失守二十馀日而后知之。
臣谓更宜措置探报,使之速闻,然后在我之计可得而用也。
今日之计有二而已一曰防淮,二曰渡江,然二者固有利害,臣试为陛下陈之。
何谓防淮利害
使敌由常道而来,则可防者有三:自南京、宿州而来,则泗州为可防;
东平、青、沂入海州而来,则楚州为可防;
自青、沂入淮、扬而来,则楚之淮阴为可防。
三路皆须渡淮,则凡淮北舟船拘留淮南,我屯重兵据地利临之,敌未必能遽渡,而淮、扬可以苟安
此防淮之利也。
然而三患焉:一则我师惰骄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久矣,万一敌骑抵淮,则望旌旗变色,闻钲鼓失声,其不溃散几希,而胜败不论也,则今日之防淮犹向日之防河矣。
此一患也。
二则淮北舟船不能尽收,斩木系筏亦或能渡。
二患也。
三则彼或侦知有备,出吾不意,由间道而来,或以精锐先绝吾渡江之路,则坐受危困
三患也。
何谓渡江利害
大约三倍于河而五倍于淮,金人所不测,而劳师袭远,又非其利,我宿重兵建业、镇江,亦据地利以临之,则敌未必能遽来。
渡江之利也。
然亦有三患焉:一则銮舆南巡,去中原益远,而中原之民易以动摇
此一患也。
二则行在之兵多西人也,未必乐于南去,恐或肘腋生意外之事。
二患也。
三则行在之兵不多銮舆既动,则必宿兵淮上,亦必宿兵扬州,又必有扈跸而行者,兵分势弱,一有缓急何以禦敌?
三患也。
惟其利害相形,故󲦤绅之论遂不能决。
若为保守中原之计而幸其不至,则防淮之策为得也
若为宗庙社稷之计而出于万全,则渡江之策为得也
权轻重之宜、缓急之势而不得已,则姑为南渡之计,庶乎可也
然而所谓三患不可不预为之谋。
当权轻重缓急别择重帅,镇守维扬,则中原动摇未足忧也。
先诏诸将以利害祸福强弱之说遍谕将士,使上下情通然后启行,则西兵不乐非所忧也。
建业、镇江亦各择重帅,使当一面,则兵分势弱亦非所忧也。
渡江以图万全,非舍淮而不防也,特以淮不可而已
若止防淮而不为渡江之计,则不可,盖或淮不能遏,猝有三患,亦不免避地,将见争舟竞渡而指可掬矣。
又况千艘相衔出入两闸,度非数日不能尽;
若加促迫,必使毕于朝夕之间,亦恐舟未脱而漕河涸矣,则所谓渡江亦非仓猝能办也。
欲望睿慈大臣将帅预行区处渡江利害,使之尽善,以俟探报
臣故曰,探报速闻,然后在我之计可得而用也。
或谓彼能渡淮,则亦能渡江矣,臣以为不然
魏文帝以十馀万众渡江,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南北也」。
遂归。
金人未必能遽渡,理恐然也。
按:原文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