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南岳山弥陀塔记绍兴三年五月 宋 · 释法忠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八、《乐邦文类》卷三
于戏
生灵之苦,莫苦于杀戮也。
爰自数年以来寇盗四起兵火交作,其遭非理殒亡横尸堕首,填于沟壑者,盖不可胜数也。
加复疫气流作,民亦苦之。
有信郑子隆者,夙怀善种,悲念特发,观斯罹乱之苦,知怨业之有对也,以怨报怨安能已矣哉,断惟佛力可以拯济也。
乃运精诚,结同志万人,共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尊号八万四千藏
愿既圆满,复化檀越同出净财僦工砻石,建窣睹波一所七级,高三丈有二,立于南岳罗汉洞妙高台之右,藏念佛人名其中
萃兹胜利,愿国泰民安品物咸亨,凡阵亡死者,并脱幽沦之苦,趣生净方。
伟哉!
皇觉之道,有折摄二门调机济物,故释迦秽土折之,令起厌苦之念;
弥陀净土以摄之,俾发忻乐之志。
秽土者,丘陵坑坎高低刀兵饥疫苦恼
净土者,宝池金地庄严法喜禅悦安乐
天台乐邦之与苦域,金宝之与泥沙,胎狱之望华池棘林之比琼树
由心分垢净,见两土之升沈;
行开善恶,睹二方粗妙
因斯以论,则知净秽在此而不在彼也。
体正之者,达彼刀兵等苦,是亦逆化之一端也。
然履兹痛恶,而凡情迷梦犹尚以苦为乐倒置之甚,亦可悲夫
或曰:忻净厌秽取舍未忘,岂圣人二见之道而化人耶?
曰:经不云乎,「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众生」。
炽然忻厌,不见有忻厌之想,斯为得矣。
窣睹告成绍兴癸丑岁仲夏日,牧庵苾刍法忠为纪其事,遂稽首赞曰:
劫石可消,惟是窣睹,不倾不摇。
同兹寿岳天长地久不磨不朽
遭兵疫者,既脱幽苦高蹈净土
惟斯社人旁及群灵与其汇征
善哉佛子,兴此胜事,赞何能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