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重开僧史略序 北宋 · 释法道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僧史略》下
佛书所载,地狱、鬼、畜、北俱卢州长寿天、佛前佛后、生便盲聋瘖哑、世智辩不信毁谤佛法僧者名八难处,又曰八无暇
盖生其处者,障难深重无暇修心不知正法,长劫驱驱轮回不息故也。
是知世聪俗慧,不达佛书,则理昧正真事同盲聩
矜伐衒耀自为己能,沮善诋僧,佛所不救,生遭贬谪,死入阿鼻违逆皇天招延世乱,皆此辈也。
致乱皆因蠹善,具载佛书
本朝王内翰禹偁生平著述排诋释氏,虽唐韩退之、吾宋欧永叔佛书所谓天魔波旬阐提外道无以加也。
间遇英杰之僧,亦心重之。
余尝读王公禹偁文集有赠僧录通慧宁公诗,曰:「诏僧史江滨万卷书中老一身
赴阙尚骑支遁援毫应待仲尼麟。
溟濛雪彩松窗晓,狼籍苔花竹院春。
还许幽斋暂相访,便陶令满衣尘」。
其意窃比陶彭泽远法师故事自高之也。
欧阳文忠公亦录王内翰僧录元夜观灯嘲谑之言,有「秦郑不爱未坑」之语。
王又述宁墓志,则有心诚服之意,叙宁有文集一百七十卷见行于世。
王之毁僧破佛,蜂虿枭獍吠尧弹凤天下皆知矣,独于通慧友爱相师赋诗述铭以褒美之,何也?
通慧学行才识,兼类相求自相友爱耳。
世谛文章未知高下,其于学佛明心博通大教王必不及也。
且夫释氏横阔胜大之言,包罗法界洞彻邻虚,断惑出缠,冥真会圣,永抛轮转,长挹爱河,出万劫迷津,脱四魔之见网,历劫灾而不坏,与虚空并存,与夫世文实霄壤矣。
佛之利见也,应大机重重华藏刹刹分形
接小凡则丈六化身三千界主。
所以宣尼推为至圣老氏尊之竺乾,吾师号佛觉一切民也。
溥天慈父覆育群伦,超出世间大圣人也。
孔、老二圣岂妄推之?
盖见善不及守雌保弱,不敢天下先之志也。
本朝驸马都尉李度题寺咏佛诗曰:「仲尼至圣老氏古皇
天上天下应更无比量」。
勒碑相国寺东庑别院
盖佛者流光于混元之前,列影向太虚之始,慈云法雨润泽群生千圣乐推万灵欣奉宜乎宣尼伯阳闻风而悦,慕德归命焉。
唐李商隐赞曰:「吾儒之师,曰鲁仲尼
仲尼师聃,龙吾不知
聃师竺乾,善入无为
稽首正觉,吾师吾师」。
懿哉儒言,知佛者也!
经不云乎:除摩利支山不产旃檀木,好语生佛法中
佛未出时,世谛幻法,皆无名字
佛之设教,统应群机撮要而言,不出真俗二谛
其真也,诠妙理格言,究死生之出要;
济俗也,奖善罚恶罪福报应
至于治世之书,亦诸佛之遗化也。
故经曰:一切世间安民济物皆是诸佛。
灭尽后,有婆罗门采什佛书安置己典,传于后世大千国土,各有典彝,在天竺四韦陀,此土则五经三史之书也。
故曰一切法者,皆是佛法岂徒言哉!
如今黄冠剽窃佛经,撰成己教,外道经书,半偷佛法识者尽知矣。
宁师内外博通真俗双究。
所集《物类相感志》,至于微术小伎,亦尽取之,盖欲学佛遍知一切法也。
崇宁四年,敕加命号,曰「东京左街僧录、史馆编修、圆明通慧大师」,以旌其学行
之所著,唯《大宋高僧传三十卷与《僧史略》三卷奉敕入藏颁行外,馀多湮没兵火之中。
得斯藏本,佛法事理来历纪纲,舍此书而弗知也。
斯文坠地,顾大法之将沉,由是敢率同袍兴心内护。
爰有两街僧录鉴义临安府前后僧官禅讲同出长财,命工镂板,附藏流通
因写王诗、欧公之录以示方来,使知世智辩之流有时而信焉。
三教贤圣,理归一揆,则八无暇沉沦尚可救也。
故为序之。
绍兴十四年甲子四月己巳如来圣日,传西天三藏法、特赐宝觉圆通法济大师法道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