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唯心净土 南宋 · 释道琛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四、《乐邦文类》卷四
或问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为当往生、为即心是?
若往生者,何谓唯心
若即心是,何故云过十万亿佛土耶?
或答:事理有异,约事须往生据理即心而是。
今议曰:圆家事理,一体无殊何得抗分,而通此义?
当知十界四土,若净若秽,不离我心。
此心全是妄念,以本具故,具足百界千如依正等法,此但直具而已
若达全具为遍,遍彼生佛,彼彼生佛互遍亦尔。
趣举一法法界大都,互具各具,互融互摄,参而不杂,离亦不分,一多自在不相留碍
如是者,岂有娑婆释迦乐邦弥陀而离我心耶?
故《辅行》曰:「又复学者,纵知内心具三千法(各具义也。)不知我心遍彼三千,彼彼三千互遍亦尔(互具义也。一彼生一彼彼,即心佛众生彼彼皆具也。)
苟顺凡情生内外见(今疑。唯心净土远过十万亿刹者,正是生内外见也。),应照理本无四性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能知此者依俙识心」。
准此则知,三千本是融妙之法,任运具摄依正色心净国土
既曰三法无差,则唯心本性无复致疑
今更以譬喻显之,如彼帝释殿上千珠宝网,众珠之影映在一珠一珠具足众珠,彼彼千珠,互映亦尔。
现前一心即是千珠中一
弥陀佛土,亦是千珠中一
所有十界众生趣举一界皆是千珠中一
既我一珠能映众珠,我心之内无复众珠,则离我心外无别净土
何故尔耶?
释迦亦是一珠弥陀亦是一珠,既举一全收,岂心外有法
故曰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也。
然则唯心之言足矣,又何谓之过十万亿佛土耶?
知经乃是以理拣情说之。
何者
情生则十万迢遥唯心一念理是。
若尔唯心而已,何云净土
须知体非因果,一念唯心迷悟既殊,因果宛尔弥陀果悟,我等因迷,忻厌心生,顺佛劝往,故云唯心又称净土矣
然则既有取舍忻厌,莫成虚伪耶?
曰:当知圆人舍则舍秽究尽三土九界皆舍;
取则取净穷源直取上品寂光。
故《妙宗》曰:「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
良由寂光不离三土十界只是四土耳。
若以四眼二智观之,则万像森罗三土九界须舍;
若以佛眼种智观之,则真空冥寂,非离三土九界别有寂光,非寂光外别有娑婆
古德只缘即心是佛,须假修行者,乃此意也。
会得唯心则不妨十万之程,以理拣情,其旨深矣。
又复须知,此约顺谓了性为行以说,若论逆则背性成迷,亦可谈于唯心地狱
地狱亦是千珠中一,亦是全具为遍,此地狱外无复馀法,一切地狱,是趣不过六即三千,俱皆地狱
如是铁床非苦,变易非迁,一切皆是德本具、恶法门。
由是而知,若逆若顺,因果迷悟事理修性,若了唯心本性,只一三千融妙之法,十万遐方不为碍。
何以故?
以真具故,以三千故,以融摄故,故得如斯
以上略提梗概,若欲深證此理,须除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