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曾侍郎 其一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七、《佛法金汤篇》卷一四、《径山志》卷八
承叙及自幼年至仕宦参礼大宗匠,中间科举婚宦所役,又为恶觉恶习所胜,未能纯一做工夫以此为大罪。
又能痛念无常世间种种虚幻无一可乐,专心欲究此一段大事因缘
甚惬病僧意
然既为士人仰禄为生科举婚宦世间所不能免者,亦非公之罪也。
小罪而生大怖惧非无旷大劫来承事善知识熏习般若种智之深,焉能如此
而公所谓大罪者,圣贤不能免,但知虚幻究竟法,能回心此个门中,以般若智水涤除垢染之秽,清净自居,从脚下一刀两段,更不起相续心足矣,不必前念后也。
既曰虚幻,则作时亦幻,受时亦幻,知觉时亦幻,迷倒时亦幻,过去现在未来皆悉是幻。
今日知非,则以幻药复治幻病。
病瘥药除,依前只是旧时人。
若别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公深思之。
如此崖将去,时时静胜中,切不得忘了须弥山放下著两则语,但从脚下著实做将去,己过者不须怖畏,亦不必思量思量怖畏即障道矣。
于诸前发大誓愿,愿此心坚固,永不退失,仗诸佛加被,遇善知识一言之下,顿亡生死,悟證无上正等菩提,续佛慧命,以报诸佛莫大之恩。
若如此则久久无有不悟之理。
不见善财童子文殊发心渐次南行过一百一十城,参五十三善知识末后弥勒一弹指顷,顿亡前来诸善知识所得法门
复依弥勒教思欲奉觐文殊于是文殊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曰:「善哉善哉善男子
若离信根,心劣忧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
一善根心生住著,于少功德便以为足,不能善巧发起行愿不为善知识之所摄护乃至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门如是所行,如是境界
若周遍知,若种种知,若尽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说,若分别,若證知,若获得皆悉不能」。
文殊如是宣示善财善财言下成就阿僧祇法门具足无量大智光明
普贤门,于一念中悉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诸善知识悉皆亲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
得不忘念智,庄严解脱
以至普贤毛孔刹,于一毛孔行一步,过不可不可佛刹微尘世界,与普贤等,诸佛等,刹等行等,及解脱自在悉皆同等无二无别
恁么时,始能回三毒三聚净戒,回六识六神通,回烦恼菩提,回无明大智
如上一络索只在当人末后一念真实而已
善财弥勒弹指之间,尚能顿亡诸善知识所證三昧,况无始虚伪恶业习气耶?
以前作底为实,则现今目前境界为实有,乃至官职富贵恩爱悉皆是实。
既是实,则地天堂亦实,烦恼无明亦实,作业者亦实,受报者亦实,所證底法门亦实。
若作这般见解,则尽未来际更无有人佛乘矣。
三世诸佛、诸代祖师种种方便,翻为妄语矣。
承公书时焚香对诸圣及遥礼庵中而后遣,公诚心至切如此
相去不甚远,未得面言,信意信手不觉忉怛如许
谁若繁絮,亦出诚至之心,不敢一言一字相欺,苟欺公则自欺耳。
记得善财见最寂静婆罗门,得诚语解脱
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菩萨,于阿耨菩提无已退无现退无当退,凡有所求莫不成满。
皆由诚至所及也。
公既与竹椅蒲团为侣不异善财见最寂静婆罗门
又发云门书,对诸圣遥礼而后遣,只要云门信许,此诚至之剧也。
但相听只如做工夫将来阿耨菩提成满无疑矣。
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五,大正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