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曾侍郎书 其二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七、《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五
公处身富贵而不为富贵所折困,非夙植般若种智,焉能如是?但恐中忘此意,为利根聪明所障,以有所得心在前顿放,故不能于古人直截径要处一刀两段,直下休歇。此病非独贤士大夫,久参衲子亦然,多不肯退步就省力处做工夫,只以聪明意识计较思量,向外驰求。乍闻知识向聪明意识思量计较外示以本分草料,多是当面蹉过,将谓从上古德有实法与人,如赵州放下著云门须弥山之类是也。岩头曰:「却物为上,逐物为下」。又曰:「大统纲宗,要须识句」。甚么是句?百不思时唤作正句,亦云居顶,亦云得住,亦云历历,亦云惺惺,亦云恁么时。将恁么时等破一切是非,才恁么便不恁么,是句亦刬,非句亦刬,如一团火相似,触著便烧,有甚么向傍处?今时士大夫多以思量计较为窟宅,闻恁么说话便道莫落空否,喻似舟未翻,先自跳下水去,此深可怜悯。近至江西见吕居仁,居仁留心此段因缘甚久,亦深有此病。渠岂不是聪明,宗杲尝问之曰:「公怕落空,能知怕者是空耶,是不空耶?试道看」。渠伫思欲计较祗对,当时便与一喝,至今茫然,讨巴鼻不著。此盖以求悟證之心在前顿放,自作障难,非干别事。公试如此做工夫,日久月深,自然筑著磕著。若欲将心待悟,将心待休歇,从脚下参,到弥勒下生,亦不能得悟,亦不能得休歇,转加迷闷耳。平田和尚曰:「神光不昧,万古徽猷,入此门来,莫存知解」。又古德曰:「此事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不可以语言造,不可以寂默通」。此是第一等入泥入水,老婆说话。往往参禅人,只恁么念过,殊不子细,看是甚道理。若是个有筋骨底,聊闻举著直下,将金刚王宝剑一截截断此四路葛藤,则生死路头亦断,凡圣路头亦断,计较思量亦断,得失是非亦断。当人脚跟下,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岂不快哉!岂不畅哉!不见昔日灌溪和尚初参临济,济见来便下绳床,蓦胸擒住,灌溪便云:「领领」。济知其已彻,即便推出,更无言句与之商量。当恁么时,灌溪如何思量计较祗对得?古来幸有如此榜样,如今人总不将为事,只为粗心。灌溪当初若有一点待悟待證待休歇底心在前时,莫道被擒住便悟,便是缚却手脚,绕四天下拖一遭,也不能得悟,也不能得休歇。寻常计较安排底是识情,随生死迁流底亦是识情,怕怖慞惶底亦是识情。而今参学之人,不知是病,只管在里许头出头没。教中所谓随识而行不随智,以故昧却本地风光、本来面目。若或一时放得下,百不思量计较,忽然失脚蹋著鼻孔,即此识情,便是真空妙智,更无别智可得。若别有所得,别有所證,则又却不是也。如人迷时唤东作西,及至悟时即西便是东,无别有东。此真空妙智,与太虚空齐寿。只这太虚空中,还有一物碍得他否?虽不受一物碍,而不妨诸物于空中往来。此真空妙智亦然,生死凡圣垢染,著一点不得,虽著不得,而不碍生死凡圣于中往来。如此信得及、见得彻,方是个出生入死得大自在底汉,始与赵州放下著云门须弥山有少分相应。若信不及、放不下,却请担取一座须弥山,到处行脚,遇明眼人,分明举似。一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