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篇 宋 · 蔡发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二、牧堂公集
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父之所配,有生育大恩德,众星为之辅助。在地为火,在天为日,方圆八百六十里,内有金乌,从东出而西没。《汉官仪》云:「木山东南名曰日观,鸡一鸣时见日出长三丈许。东边日出扶桑国,有百万四千里,须闲无人烟也。去地没于西,在昆崙山之后」。屈子曰:「折若木以拂日兮」。盖灰野之山有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淮南子》曰:「日出旸谷,落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霄汉,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是谓旦明;至于会桑,是谓早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禺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昃;至于悲谷,是谓晡时;至于悲泉,爰息其马,是谓悬车;泊于虞渊,是谓黄昏;沦于濛谷,是谓定昏。日行九州七舍,有五亿万七千三百九里○」。《淮南子》又云:「日入崦嵫,经细柳,垂影在桑榆」。皆言其所入处也。日体径一度半,自西而东,一日行一度,一岁一周天,以分算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合该有三十四万三千三百三十五分,日行一度,该有九百四十分也。史家所谓天有黄赤二道,所行之路谓之黄道,与赤道相交,半出赤道外,半入赤道内。冬至之日黄道出赤道外二十四度,去北极最远,日出辰时一刻,日入申时七刻,故时寒,昼短而夜长。夏至之日黄道入赤道内二十四度,去北极最近,日出寅时七刻,日入戌时一刻,故时暑,昼长而夜短。春分、秋分黄道与赤道相交,当南极之中,日出卯,日入酉,故时和而昼夜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