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严和尚塔铭 南宋 · 冯楫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八
师讳宗邃,遂宁府蓬溪章氏子也。
家世业儒,奉佛尤笃。
母初怀妊颇有吉祥
既生,在襁褓间,见僧即喜。
不茹荤酒,不随童戏。
年十三,父母顾之曰:「此儿终非尘中人」。
乃携诸本邑南岩院,托僧自庆为师,二十七得度
受具,即辞师往依讲席,复遍历吾蜀诸禅,究明己事因缘
未契,束包南游
初抵玉泉勤禅师器之,命副院事。
岁馀罄囊中所积归常住,惟杖屦参访襄汉一时尊宿
依栖大洪开山禅师□看俱视竖指因缘
一日僧堂方展坐具忽见虫飞堕于地,遽拂之,随手豁然大悟开山肯之。
于是服勤数载,乃命总院事。
政和辛卯,恩顺寂,师毕后事,乃□江浙□山,值智禅师住持,偪仍旧职
政和戊戌,郡东双泉禅院虚席,随守袁公灼命师出世衲子奔凑传道不暇
袁公钦师道德,奏赐「净严」师号。
俄改住水南禅院,□望益著,遐迩缁徒闻风而至
靖康丁未,退止德安𡾇山。
延福禅院方丈阙人,安守李公公济继踵
未几兵戈蜂起凶寇将至,郡官命领众入城,因建化城庵居之,训徒如故
围城久,米升四十金,时众尚广,日惟一粥,独请半,士大夫惠粮储之类,即均赡大众
晨夕提振祖命,愈不辍
贼势甚紧高声唱言,城破但存延福长老
攻既不利,而曰城中果有异士,遂引去
镇抚陈公规闻而谓众曰:「异士乃吾净严也」。
绍兴乙卯退居东堂
未数月,宣抚使司命居大洪
时以襄汉才复,百里绝人荆榛塞路虎狼交迹山顶僧行散逃馁死所存不过百数,日餐野菜橡糜以度朝昏,供利阻隔屋宇堕颓,庄夫耕具,十无一二。
定居劝勉缁徒开通供路,招置人牛,□辟田圃。
未期岁间,四方禅衲骈肩而来檀越社供,如赴约束
逾年,僧及半千,次满七百。
复修院宇追述先范,大阐纲宗自此灵济道场废而复兴
住持十有三年丛林再盛,不减畴昔
绍兴丁卯春示疾,诫侍者曰:「每闻钟鱼,方进粥饭过午则不复啜耳」。
示化前一日,嘱门弟子曰:「吾今将往,信任自缘,汝等壮年当此佛法陵替,各宜勉力办道,勿违佛戒」。
至三月四日,问侍者曰:「今日是几者」?
曰:「初四」。
师令浴水,斋罢沐浴更衣,归方丈熟寝,至昏黄遽起。
知事小师环绕侍立顾视左右,歛容端坐
少顷暴风骤作,丈室摇振,土崩瓦坠。
众谓屋摧四散惊出,唯副院宗舒长往侍立不动。
良久端然示蜕。
傍有闻龙神殿内鸣指嘘声方丈后长崖忽摧,山之四周人望峰顶红光灿烂,皆疑遗火
诘旦登山,始知逝。
于是连霄风雪陡作,峰峦变白,四众号恸禽兽哀鸣
三日,入龛。
后七日,窆全身于院之阳同光塔之右。
葬日晴明风和日暖
示化之夕,郡官梦师访于公宇茶话久之,辞曰:「老僧去矣」。
次日,接遗书叹异之。
平昔精持毗尼丝毫无玷不服缣纩布衣纸衾,不执财宝,不背众食。
檀越所得施利,积归常住士大夫惠以玩好,随得随施。
生平与物无忤至于蚤虱不忍弃之。
世寿七十六,僧腊四十九,□坐道场三十载,提振
门弟子宗焘等百馀人嗣法出世者数人。
垂手接人,虽慈悲示诲不顺世情
入室普说,寒暑无倦,禅徒不时参扣,并无阻却。
因僧问如何是佛,云「休瞌睡」,丛林以为龟鉴
得师道者无虑百数
恩禅师嫡嗣曹溪十四世孙也。
禅宴接人之外一毫之善弗遗,结十万人阿弥陀佛,刊《华严》、《遗教》诸经,集传注解《四十二章》、《遗教经》、《沩山警策》,有语录偈、颂并行于世。
绍兴庚申夏违和,有景陵越吴兴施财预建塔亭,以备后事
病起折充院前歇亭。
知事众谓恐违檀越意,乃恳止之。
因示诫文,其略曰:「予欲以君所塔亭下,止以砖灰垒一同归塔,欲自予已往山住持者,同葬遗骸其中
所贵省缘,免致唐劳从事无益为。
正眼,令慧命不绝,则斯道绵远无穷
幸同道者察予鄙志」。
归寂后,人以重钦奉,轻于违师之志,同归之义,众议寝焉。
小师善状行实,自洪山不远千里而来,求铭于予。
予于同乡,且以道契,每钦其道行里闾之光,义不当辞。
呜乎
不寒无以之后彫,火不烈无以验真金之不变,事不难无以高人之节守。
今世所谓高僧者,莫大阐扬教典传授祖灯,护戒精严存心慈忍禅定不乱精勤匪懈,身不衣帛,囊无积财,力兴丛林,善徒众长斋不昧坐脱立亡,有一于此号曰名德
卒然临之祸患忧危之变,鲜有其心不摇夺者,而众善兼而有之,而又能为高尚者之所难能。
粤若逢时厄运,群盗四起德安大府环绕几遍,乃入城创庵居之,与众同患,米贵如珠不忍散众,阖郡惊惶惧色提振宛若平时
声传贼耳,自唱言城破但存净严一人虽闻此,惟以利众为心,誓与阖城俱存亡
既以道德保护一方,贼遂攻击不利,而曰城中果有异士从而引去
贼既解而师退,在他人追念前日虎口之危,亦且少休,或求安静之地以自养,是为得计
洪山全仰远供以赡多众,时则贼去未久,供路不通山顶屋宇大半颓圮僧徒饿殍十丧八九,所存馀众,惟以野菜橡糜仅充口腹,闻者莫不远避。
宣抚司住持,而毅然从之。
既至躬率其徒通供路,葺治田圃鱼鼓之声复闻。
未几,社供复来,衲子奔凑于是重修院宇百废具兴,卒安□百馀众灵济道场灿然复新,有加于昔焉。
呜乎
传道修行之外,又为人所难能有如此者,求僧中之名德罕见其比,非夫植德本而道力深厚,畴克然邪?
铭曰:
大洪之巅,灵济开山
始自恩公,更律为禅。
法净严,继踵而住。
十有三年,道乘化普。
师生遂宁幼愿出尘
受具之后,周游问津。
遍登讲筵,复历禅苑。
既通教行,欲穷法派
因缘,束包南游
竟遇洪山针芥相投
俱视一指洞彻源底。
佛祖机缘,更无馀旨。
宗说俱通,解行相应
能博能约,有有绳。
精持毗尼,常恐弗及
食不背众,衣不衣帛
不弃蚤虱,不畜资财
人所爱恶,己独忘怀
高士所为,独兼众美
患难不变,世莫得伦拟
若居德安,会贼四围
阖城震恐,日惧颠危
行祖令宛类平时
贼谓有异人引去,庸非赖道德之慈威?
兵祸之稍平,亦可休而少息
洪山供利,久已隔绝
淩晨无粥,而正昼无食。
□殍而死者过半幸免而存者十一。
宣司之请,不复辞难而往
荆榛登陟,辟虎狼而趋上。
野菜橡糜,与众同饷。
率其徒以开路,招檀施赡养
曾未逾年衲子奔凑
田圃丘墟,俄复耕耨
寺宇倾摧,鼎新卑陋
卒安七百高僧名蓝废而复旧
此举世之难能优为之而不以为难。
缁素之皈重,宜幽明之共尊。
圆寂之夕,暴风遽作。
龙神鸣指而长嘘,山崖裂石而崩落
时当暮春大雪降格
禽兽哀号林峦变白。
红光现于峰顶,化体初无改色
巍巍耸塔瑞云中,高示遗规永则
按:嘉庆湖北通志》卷一○三,嘉庆九年刻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