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东行 宋 · 陈南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
公讳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也。
曾大父讳广,大父思齐,考讳震。
五世以来,以儒嗣其业,皆隐德不耀。
公生而性颖悟,有气局
未冠,已如成人博学强记,善属文
年十七,朝廷三舍取士入学,与诸生十年,以上舍贡于辟雍,升太学
太学十五年,屡以校定上舍,俱不利
人或诱以他道进,公正色谓之曰:「吾虽不材,必欲取科第为亲荣,君奈何以是污我耶」!
政和三年朝廷大作雅乐,命太学生五百人习之,有司按试于庭。
或谓事竟且次第推赏,时诸生缙绅子弟多以夤缘获与者,人人有德色,公时以斋长与焉。
一日辄诣长贰白辞之,长贰谓公曰:「乐成且官矣,人咸愿与而不可得公何遽辞焉」?
曰:「宁有是事
万一有之,吾何以侥倖进身耶」?
同舍生力挽之,卒不肯与,有识高之
俄而先君丧以归,哀毁成疾,终三年不入妻室乡党称其孝。
服除,复游太学毅然澄清之志。
每与士大夫巨奸往往怒发冲冠,见者为之竦然
宣和八年金人河北徽宗倦于勤。
渊圣皇帝即位明日内外士庶时政得失,公慨然曰:「太学贤士之关,国家涵养之地,岂可应诏者乎」!
乃率在学数百人上书阙下,首论蔡京王黼误国奸状,乞正典刑,以折敌气。
渊圣纳其言,然执政营救之,犹未遽出。
金人京城,公在围城中,再上书反覆罪恶
继而台谏论列罪,于是朝廷始尽黜而诛之。
明年春渊圣方召五路兵以拒敌,用李纲种师道主其事,而肉食者偷安畏慑,欲为城下之盟,沮罢师道等,京师罢兵金人乘我不备恟恟自安
公曰:「事急矣」!
于是夜复草书黎明在学诸生伏阙下以进,军民不期而会十馀万人
渊圣悟,即起二公废籍中。
金人二公复用也,因遂解去
初,公之与诸生伏阙军民相聚以观,俄至数万。
奈其书为奸人蔽塞不即通,军民毁阙栏楯,挝登闻鼓
不逞者愤宦官之前为奸也,乘势鼓噪,杀御药拱之等,至揉其肤发。
公止之虽甚力,众怒不听
同舍生前谓公曰:「事势如此奈何
盍且逃死乎」?
公笑曰:「君何言之谬耶,吾去则君等戮矣,顾君等何罪,吾今自是头已在地矣」。
继而师道出谓众曰:「朝廷复用总兵矣」。
众皆识二公丰采,遂稍稍散去,实靖康元年三月初五日也。
于是用事者遂以胁持君父为名,令太学官公出学。
已而王时雍辈又欲矫制尽杀太学生上书者,赖开封府聂山力救得免。
渊圣复降内批付山曰:「前日太学生陈东言事,诚出忠义,可令还学」。
山同祭酒杨时出御笔率学官请公。
或曰:「君可去矣」。
公曰:「吾家贫亲老,欲由学校取科第今天子礼如此,吾何舍学校去乎」?
遂还学。
久之宰相吴敏请以官命公,实欲宠之也。
公再上书力辞不受
夏五月,因谒告归省亲。
公既欲以科举进,是岁秋八月应乡贡进士举预荐未行。
奉亲里闬甘旨之馀日与亲旧把酒为乐酒后耳热往往援笔赋诗自适
冬十月金人京城,公忧国艰危,至寝食俱废
继闻京城陷,乃北向恸哭,或中夜兴起,恨无死所
明年夏五月今上皇帝即位南京改元大赦
公闻之喜而不寝,谓所亲曰:「吾今始有生意」。
未几,有旨召公
于是镇江府、延康殿大学士赵子崧移文公行,公闻命戒严行李
或劝公无行,公曰:「新天子即大位十日而下诏呼一布衣,必欲闻天下之言也,有君如此顶踵尚奚惜耶」!
就道,以棺自随,示不求生以害仁。
八月十五日行在所,即具状申尚书省不报
寓居神霄宫杜门不敢宾客
宰相汪伯彦黄潜善议欲迁都建业京师人情日益不安,遂上书乞罢潜善伯彦进用贤相
上书请车驾早还京,决策亲征
又论迁都国家大有利害者。
不报
知事已不可回,欲乞归田里待罪,状未及上,私念之曰:「天子忠言召我,若不以微罪行,人必以我为畏祸而去」。
蔬食焚香草书再上之,力论潜善伯彦等奸。
书上潜善公言逼己,乃与宦官康履谋以他事奏请,令应天府孟庾追取而杀之。
康履方怒公在靖康初伏阙,致军民杀其党朱御药辈,而孟庾王黼客也。
潜善伯彦既有公意二憾在焉,遂置极法
公自赴召行在所,凡十日得罪死。
然公虽以言忤权贵见杀,而书中所言,多中时病,朝廷往往施行之。
方应天府追吏之来也,公睡正熟,寤寐而见之,乃徐起更衣索饭,语吏曰:「朝廷召我来,未曾得见官家尔曹不可无礼,容我写家书」。
吏曰不敢
就食,食讫索纸作书区处家事纤悉备尽字画遒劲,有颜柳遗法
临刑神色不变,既死,面如生,识与不识之人,莫不之流涕。
随行仆夫具棺以殓,乡士胡璹为护其丧以归。
建炎三年春车驾南幸临安大臣有以公死为言者上始惊悟即命承事郎,仍官有服一人
夏四月车驾回幸建业,道由镇江参知政事王绹上言曰:「昔太学生陈东尝奏封事,出于忠义用事大臣私涉嫌疑力行奏请,亟加诛戮」。
上曰:「朕方深悔过之诚,旌尽忠之士,既已追赠京职,仍官其子,今行经其乡,未忘于怀,可特赠钱五十万」。
绍兴三年再贬南京用事大臣,复追赠朝奉郎秘阁修撰,仍与两资恩泽赐官田一十顷。
诰词御笔云云
初,王绹既言公以忠死,上即命赒其家、官其子,退而谓人曰:「以此见陈公之死非圣心也」。
被罪之日年四十二。
其配吴氏,生二女
赴召时,吴氏有娠一日昼寝,梦白蛇自身外绕其身,惊而觉,因语家人家人皆怪之。
讣音至,始知梦之日,乃被罪之日也。
遗腹后得男,聚族而观之,且喜且悲,知公之后不绝,名曰嗣宗
二女,长适忠翊郎杨中和,次适潘好谦右迪功郎处州丽水,皆以公恩泽故。
公之殁也,祖母蒋氏卒,继母吴氏年高,而家益窭,二女未及嫁,而嗣宗尚在孩抱
公之配吴氏乃谋诸姑而请于朝,令南受所赐有服恩命哀恸累日
公母蔡氏怀公七月而生,六岁而蔡氏卒,鞠于吴氏。
公事父母尽孝,事祖母尤谨,而吴氏视之如己子。
继生二子,曰坦曰南,兄弟友爱,人不知异母焉。
公平日与朋友信,其于乡党恂恂然,宗族姻娅皆得其欢心
家虽贫而轻财重义赒人之急,虽质衣冠不靳也。
为文不事华靡命意立言,必合风雅
有诗文数百篇兵火不存
自少尚气节,有愤世嫉邪之志。
宣和末群奸用事,公知其社稷必危。
尝因大雪,与同舍生太学初筮斋,酒酣联句为乐,众皆默然不落笔,公独为古诗云:「飞廉强搅朔风起,朔风飘飘中土
雪花著地不肯消,亿万苍生寒苦
天公刚被阴云遮,那知世人冻死乱麻
人间愁叹之声不忍听,谁肯采摭传说闻达太上家。
地行贱臣无言责,私忧过计杞国
揭云直欲上天门,首为苍生风伯
天公信臣言怜世间开阳阖阴不作难
便驱飞廉囚下酆都狱,急使飞雪水流潺潺
东方日出照耀坐令和气人寰」。
又为律诗三十韵,有云:「山岳埋没乾坤蔽蒙
已成堆积势,渐费扫除功」。
措意如此
渊圣皇帝朝凡六上书今上皇帝临御三上书。
公初上书论蔡京王黼等,太学人人言殊,虽平日与共腹心者,然亦忌惮,盖以数人者用事日久盘根错节,恐未易言破也。
公乃曰:「公等未许我,我当断之于心」。
于是闭门焚香危坐自计,曰:「书上而言幸中朝廷设命我以官,虽贵且显吾不受
得罪以死吾不悔如是可也」。
继而诸生见公书,翕然愿从
俄而祭酒谢克家司业盖望之、博士孙觌坐堂上,克家曰:「闻尔率诸生伏阙奈何」?
不敢答。
,则曰:「太学何蕃所以称于当世者,独以叱六馆之士,不从朱泚之乱而已,未闻伏阙也,上书何为」?
公亦不答,即长揖而退,二公无所发怒
诸生以是伟公故书终得达,今往往流传天下
公初自太学奔丧归,而先君已葬矣。
公以丧非治命,欲择迁葬蔡氏合之,志未遂而公被罪以殁。
南后于县尚德乡桐村之原得吉卜焉,以建炎三年十月十四日先君与蔡氏合葬,以成公之志,而公之丧实祔焉。
南重惟不肖,未为公立隧之碑,今述公平生事列于行状,以备史官采择云。
按:《少阳集》卷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宋陈少阳先生尽忠录》卷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