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立叛臣罪格劄子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四、《栟榈集》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三
臣闻有同腹心之臣,然后与同患难
有可与同患难之臣,虽患难之来,无足虑也。
孝慈渊圣皇帝恭俭之德,可追汤禹一旦奇祸起于不测,正为无同腹心之臣耳。
圣驾既出,无一人蒙尘为念者。
上皇宫臣奉之,邀太子詹事奉之,皇后诸王惟其所欲。
是举朝之臣,争用私心,捐上皇本支,以保其私家耳。
呜呼痛哉,古未闻也!
及伪楚一立,则争拜其庭,略无难色
愿为事务官者,以讲伪帝之礼;
愿为使者,以结天下之心;
有闲宫观而下庶官者,皆弹冠而起,争为禁从
甚者至有居宰执,持枢柄传呼道路洋洋得志
下下无能者,又竭奸谀之心,有名犯邦昌,即请于朝以改之。
举国委然知有伪楚而已,倘言圣朝往往窃笑
呜呼
渊圣皇帝其无腹心之臣如此,乌能保天下哉?
不在围城之中者,不能尽知,往往奸人游说似是而非,以惑其听。
在城内者,又各食伪禄,以污其身,故无肯为陛下言者
遂致陛下虽念二圣之未回,而恶叛臣之卖国,稍正典刑,以立朝纲,终未足以慰天下之望,而快二圣之怒也。
渊圣临行,以批谕徐秉哲,托市少物以为路费,遂签御讳,如与平交,其意岂在物耶?
为行计已迫,欲速相救援耳。
岂意举朝叛臣,他肠有在,坐视君父,如弃路人
陛下若不正其罪,无乃二圣乎?
窃惟去年王黼蔡京等罪,不肯果决,费台谏一年之力,遂致边事有失防闲
臣愚欲乞先立罪格,然后按籍定刑,使凡有司者皆不得以容私焉,则一按而定,可以绝后患矣。
侍从官而伪为执政者,诸庶官宫观而起为侍从者,与撰《劝进文》、献赦书》者,事务官与因张邦昌改名者,是皆已不复知有宋德矣,臣请定为叛臣之上。
执政侍从台谏称臣于伪楚,及拜于庭下者,及愿为奉使庶官升擢差遣者,是皆臣服伪楚矣,臣请定为叛臣之次。
叛臣之上,乞置于岭外
叛臣之次,乞远小处编管,仍乞带叛臣名目
若夫卿监以下庶官也,朝廷不以国士待之,亦安得国士责之?
未尝升擢及如前所二等之罪,惟戴伪楚,供职不废,以苟禄而已,臣乞赦之,然亦乞籍定姓名从此不复用为台谏侍从矣,盖其恶无立也。
若用此法,则一网而尽,不惟可以二圣之德,亦所以天下奸雄之胆也。
使举朝之略无奸雄,则人人与同腹心矣。
「予有臣三千而一心」,此武王所以也,况以天下之大而平一隅乎?
陛下察之。
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