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正叛臣吕好问李会之劄子 宋 · 邓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五、《栟榈集》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三
臣窃观前日臣僚上言,有论伪楚之臣,止论王时雍徐秉哲等,未尝辄论吕好问
王时雍等伪执政也,吕好问亦伪执政也,论时雍而舍好问岂非好问今为右丞乎?
右丞之职,天子命之也,虽贤与否不得以尽知,然伪楚之朝,始为册立使,俄为门下侍郎,此好问之迹亦昭昭矣,论事之臣亦安得漏网,以罔天子之听乎?
谨按好问本非奸雄,但怯懦耳。
王时雍游,致有叛臣之迹,皆怯懦所致也。
今虽居宰执,亦不能为朝廷患,然国家艰难急于求贤,岂容有怯懦无立之士厕迹二府乎?
好问在朝,则伪楚奸臣必不尽责,盖有以蔽之也。
臣又闻中书舍人李会至今尝语人曰:「张邦昌有伊、周之志,非逆谋者」。
推戴伪楚之心犹昔也。
谨按李会尝拜伪楚之庭,甘为禁从
今日复厕朝班,有愧同列,遂为巧语,以蔽邦昌
呜呼
天子之衣,而坐天子之殿,降敕令以朝百官,拥殿班以称陛下邦昌反状,虽三尺之童亦知之矣,其臣李会不知何辞,尚敢为之游说乎?
且以邦昌为是,则陛下责之为非,是邦昌而非陛下,信乎桀之犬可使吠尧也。
臣所论叛臣,乞陛下定罪章疏再上,未蒙陛下一正典刑
臣窃考叛臣在朝,今居二府吕好问也,今作从官李会也,臣愚欲乞先正二人之罪,以去大者然后检会臣所校者叛臣八种定罪二格一网而尽,俾无遗漏,庶几可以少释二圣之怒,以慰天下之望也。
陛下断而行之,毋惑群听
取进止